长陶城是南骇国一个北边城市,民风彪悍,有好酒,有烈马,也有许多英雌豪杰。
徐老头是从南边过来的。
徐老头本名徐茂胜,以前家里有钱的时候,他也曾读过不少书。后来家里破产,徐茂胜就中断了学业,不过他想得开,索性就跑来北方做生意了。
当时他的妻子是跟他一起来的,但他妻子体弱,生下儿子徐汪海之后,没几年就过世了。
可以说,儿子徐汪海是徐老头一把拉扯大的。
但这孩子内向,成天闷不吭声的,学习没天分,做生意太老实,徐老头只要一想到这个,他就忍不住叹气。
还好这孩子长得像他娘,秀气,招姑娘喜欢。徐老头就琢磨着给他找个厉害点的媳妇,这样以后他才不会被别人哄骗,去干什么坏事。
徐群就是徐老头后来的儿媳妇。
徐群是个北方人,大高个儿,目光炯炯。她跟徐家一个姓,倒也省了不少麻烦。
徐群很有做生意的头脑,她跟徐汪海结婚之后,就专心跟着徐老头做买卖,以后准备继承徐家的家业。
至于徐汪海,他虽然内向,但他还是很听徐群的指挥,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也算是个贤内助。
过了两年,她们的女儿出生了。
这个女孩被起名为徐恩善,她打出生就长得特别结实。
徐老头看了很欣慰,他一直遗憾妻子早早离世,瞧这孩子长的这个结实样儿,就知道她是个长命的。
徐恩善就这样健康平安地长大了。
徐恩善从小就是个胖墩,她胃口好,整天就琢磨着吃食。
她爹为此还特地去学了厨艺,学成之后便回来想着法子给女儿做各种好吃的。
在别人眼里,徐恩善可以被归类为“好吃懒做”的那类孩子。但在徐家人眼里,她们恩善就是个福气娃娃,她就该享一辈子的福。
徐恩善除了爱吃之外,她还有一个坚持很久的爱好,那就是练字。
徐老头把一手好字传给了他的大孙女,以前孙女练字还需要他督促,后来她渐渐养成习惯了,就不用他再啰嗦了。
徐恩善每天都会练一到两小时的字,雷打不动。至于其他时间,她就吃吃喝喝睡睡,日子过得美滋滋。
但是好景不长,徐恩善十三岁的时候,她的娘爹外出遭遇了事故,二人双双死亡。
徐老头为此大受打击,自此一病不起。
徐恩善也在这段日子迅速消瘦了下去,1米65的个儿,就只剩一百三十来斤。
徐恩善的骨架偏小,所以虽然她看起来仍是有点肉肉的,但其实她已经瘦很多了。
徐老头看到心更痛了。
徐老头临死之前,他把爱孙叫了过来,跟她说:“恩善呐,你一个人实在活不下去的话,就去山上做姑子吧,好歹清净,不用伺候人。”
虽然他给爱孙留了一大笔钱,但这个年头,有钱不一定守得住,万一爱孙碰到什么坏人,被人骗光钱财那可怎么办?
女子多艰,他如何舍得爱孙受苦?
还不如带着钱去做个自在逍遥的尼姑,也不用受世人冷眼。
徐恩善听进去了。
于是等徐老头一死,徐恩善就变卖了房产,带着一大笔钱去了山上的尼姑庵。
这个尼姑庵在隆安县,这里山高水险,尤其是上边的山头,那可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一座小小的尼姑庵就伫立在这个山头。
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榴花庵。
榴花庵里一共三个尼姑,庵主王静君,法号静一,尼姑石霆,法号慧力,尼姑徐恩善,法号慧文。
王静君是南方人,还是个有钱人,今年三十四岁。王静君从小痴迷佛学,一直学习研究佛法,在她二十四岁即将结婚前夕,她突然有所顿悟,之后她便毅然决然退婚,一个人带着钱跑来了北方。
王静君花大钱修缮了山上这座尼姑庵,并重新把它命名为“榴花庵”,自称“榴花庵主”。
王静君就这样开启了独居生涯。
直到三年前,十五岁的石霆为躲避追杀逃到了山上,发现了这座尼姑庵。于是石霆就留了下来,成为了“慧力”法师。
石霆的娘是石家刀法的传人,她爹则是个普通的厨师。石霆来了尼姑庵之后,就主动承担了杂活,还有做饭也一并包了。
本来王静君这些年清减了不少,倒不是她减肥,而是她自己做饭太难吃了,硬生生给饿的。自从石霆来了之后,王静君又恢复了从前的胃口,吃啥啥都香。
而且杂活有人包,王静君就更能静心于佛学,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而石霆在榴花庵过得也挺自在的,王静君不管事,没有一点规矩,石霆想干啥就干啥,无聊了还能去山里探险,找找野味。
对了,她们不只是吃素,荤腥也是沾的。因为王静君认为,自在随心,心诚则灵,动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生命是平等的,不是说植物天生就低于动物,这是不对的。
而人体的营养需求就是得荤素搭配,只吃素,不吃荤,这也违背了人的天性,是对自己身体的虐待,是不道德的。
爱众生也得先爱己,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他能懂什么是爱?
不过年纪上来了,王静君也确实爱吃素了,想她年轻的时候,那是顿顿离不开肉,而要不是有年轻时候养出来的身子骨,她哪里能一个人在山上撑这么多年?
上山那会她是真不知道自己做饭那么难吃。
所以她只能少做,免得浪费食物。
石霆上山的第四年,榴花庵又迎来了一个尼姑。
她的名字叫徐恩善,这一年正好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