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怀疑这是因为年轻演员更加好找(更好白嫖)——这一次找到绿川先生的经历大概是给了导演不小的启发的,所以他现在才会更加希望是大学生对吧!!!
“好吧。”我叹了一口气,也不打击他,“如果是年轻人的话,其实存款相对来说比较稀少。发生意外很容易导致暂时性的资金链断裂。如果诈骗组织趁虚而入,或许他们真的会有相信的可能。”
根据我并不丰富的金融知识,我只能够解读到这里。
“不过。”我的话题猛地一转,“年轻人因为对更多的事情都会抱有警觉,所以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好骗……”
看着导演瞬间失望下去、甚至要怀疑人生的眼神,我还是把后半句早就想好的解决方案说了出来:“——但是他们对于‘权威’还是拥有一定的信任。”
“那主体就定为跨国大型企业好了。”导演立刻接话。
5、
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想起来《名侦探平井》里的那个邪恶的神秘组织在设定上其实也是跨国的。只是因为现在还在前期的剧情线上、平井小姐也没有找到太多组织的成员。而新人物的出现稀少、导致这个设定几乎都要被观众给遗忘了。
嗯,接下来就让组织再配合几个跨国集团作为强调吧——我记得我爸妈前两天抱怨了枡山集团来着,就以他们为原型就好。当做我恶趣味的小小报复。
既能够找到拍摄灵感、作为下一期的新(shui)内(ju)容(qing),同时还可以顺带着抹黑一下似乎有坑自家集团的意愿的竞争对手,一箭双雕,不愧是我。
6、
最后我灵光一现,和导演终于敲定了大概的结果。
旁边的方方更是积极,电光火石之间,就给我写好了一份大致的底稿。我接过来阅读的时候甚至都要怀疑他是不是背着我展开了什么进修。
“个人资金链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断裂……”导演开始阅读,“导致没有充分流动资金参与国际知名品牌以周为单位、在薄利多销战略指导下的发掘潜在用户,增强用户粘性的地推活动。”
用词专业、描述精准,甚至很像是我曾经看到过的、方方发过来的他的室友写的课堂论文。
当然不知道为什么那篇论文得分似乎惨不忍睹,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得真相的未解之谜。
对此一无所知导演看到这里就开始啧啧赞叹,表示方方不愧也是学金融出身,里面遣词造句相当有意思,唯一可惜的是因为对编剧不熟悉、所以某些词汇稍微有些生涩。
我听着这话确实像夸奖,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方方好像憋笑得非常痛苦。
“结局方案是什么?”我顺口问了一句。
7、
方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化营销,发挥O2O渠道优势,向不同主体精准推送个性化文案,建立长远收益视角,以线上资金流通模式达到短期融资效果。”
个体之间的资金流转……?
方方:“并且会产生广而传之的效应——这样的集资行为本质上和诈骗没有差别,但是年轻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加入。相信我。”
在那个瞬间,我感觉到了一丝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