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当第一声鸡鸣响起,两人几乎同时醒来。两人快速起床,简单收拾一番,吃过早饭后,便驾着驴车踏上了前往镇上的路。
将驴车寄放在小镇口后,傅琛牵着柳清舒的手,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临近过年,西临镇上的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和五彩斑斓的布幡,年味十足。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柳清舒的目光,很快被那些新鲜的山货干货吸引。她每年都要跟娘上山捡菌子,冬天的时候炖汤炒菜都可,但今年她嫁来傅家的时候,已经过了捡菌子的时节,看到这些干货摊位上的香菇、木耳、竹荪等,她不禁眼前一亮,拉着傅琛的手就往那边走去。
“夫君,你看这些干货品相真好,炖汤可香了,我们买些回去吧。”说着,她拉着傅琛走到一个摊位前,摊主是一位满脸皱纹却笑容可掬的老伯,正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老伯,您这菌子怎么卖啊?”柳清舒指着摊上那些色泽诱人、散发着自然香气的菌子问道。
摊主乐呵呵道,“这位娘子好眼光,这些都是今年从山上采回来,晒得很干,价钱也公道,五文钱一斤。”
品相不错,价格也合适,柳清舒很满意,她点点头,蹲下身仔细挑选起来,一边挑着一边自言自语道,“菌子炖汤特别香,木耳炒菜凉拌都好吃,多买一些。”
傅琛站在一旁,看着柳清舒认真挑选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这些干货品相实在好,柳清舒挑得停不下来,不一会儿就挑了一大堆,傅琛忙劝道,“舒娘,够多了。”
柳清舒不以为意,笑道,“夫君,过年嘛,就是要准备得丰盛些,这些干货耐放,多买一些没关系的。”
摊主闻言,笑着附和道:“是啊,这位公子,你家娘子说得没错,这些干货耐放,放上一整年也是可以的,而且,不论是自家吃还是招待客人,都是极好的。”
傅琛见柳清舒兴致盎然,便不再劝阻,只宠溺地摇了摇头,而后跟着柳清舒一起挑选起来。
两人挑选完毕,摊主麻利地称重打包,付过钱后,两人挑好菌子后,又逛起了其他的摊位。柳清舒还买了些红枣、莲子、桂圆等干货,打算用来熬粥或是做糕点。傅琛则在一旁默默跟随着,偶尔提出些建议,或是主动接过柳清舒手中的重物,之后,两人又去了糕点铺和粮油铺,等东西都置办齐了,阳已经爬得老高,冬日的阳光不炽烈,暖洋洋地洒在他们身上,带来一丝丝温柔。
逛了一上午两人都累了,他们找了一家茶馆坐下,点了一壶热茶,和几样小点心,边品茶边聊起了还要买些什么。
休息好之后,两人又去了市场,买了糕点,又补了些粮油米面,一大块新鲜的羊肉,准备做年夜饭的鸡和兔子。随着日头西斜,两人手中的东西越来越多,也终于将年货都置办齐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