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爬坡岁月 > 第3章 早已有个他

第3章 早已有个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今年春季开学时,王加根发现班上好多同学不对劲,似乎有些躁动不安,显得心神不宁。或许是因为临近毕业,大家考虑问题比较复杂。毕业考试能不能通过,去哪儿实习,会分配到哪里……所有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人都不能不想的。特别是那些已经谈了朋友的恋人们,还要考虑能否与自己心爱的人分配到一块儿。如果不能分配到一起,毕业季或许就是他们爱情的坟墓。

学生时代终结,意味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即将结束,从此就要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甚至必须养家糊口的职场人。

王加根对诸如此类的事情不是太在意。在他看来,毕业分配到哪儿都差不多,反正都是上讲台、拿粉笔、当教师,而且跳不出孝天县的地盘。好又好不了多少,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更何况,他是准备重新参加高考的,对即将开始工作的单位要求并不高。只要有单独的宿舍、有电灯,能够让他安静地复习就行。至于其他的,无所谓。

这段日子他想得最多的,还是家里的事情。

寒假回王李村过年时,他发现奶奶更老了,走路和说话颤颤巍巍;耳朵也更聋了,扯起嗓子讲话,老人家都听不清楚。反观他爸王厚义,倒是越活越年轻,四十六岁又梅开二度,娶了三十出头的胡月娥。

王加根还发现,胡月娥的肚子大了,已经怀孕几个月。也就是说,过不了多久,他将有同父异母的弟弟或者妹妹。

这事让他心里不美气,感觉有点儿难堪。

奶奶对这事也耿耿于怀,背地里瘪着嘴骂胡月娥贱,骂王厚义不是东西。老人家之所以这么生气,是担心家里再多出个小家伙,将来会与她孙儿分家产。

王加根安慰奶奶,老宅已经拆了,大屋改小,多出来的砖瓦木料都被父亲败光了。新建的这栋土墙瓦房,值不了几个钱。更何况,他马上就要上班,当教师。每月拿工资,退了休有保障,不指望祖辈留下的家产。他最担心的,是家里多出一个小孩后,又要奶奶帮忙带。

奶奶一生没有生育后人,却抚养了素珍和三货,带大了加枝和加根。老人家已经七十六岁,风烛残年,未必又要带小孩?

一想起这些,王加根就特别揪心。

在师范学校,傍晚是难得的休闲时光。

男生们大都喜欢窝在宿舍里谈天说地,蹲在寝室门口的走廊上洗衣服、洗鞋子,也有的坐在床头吹口琴、吹笛子、拉二胡,鬼哭狼嚎地唱歌。十几平方米的长方形宿舍里,靠墙摆着六张高低床,十二个床位。除了中间过道,没有一点儿空余空间。拥挤,嘈杂,但大家还是乐在其中。喜欢运动的学生则去操场上跑步、打球,或者到校园外面散步。当晚自习铃声响起时,校园内外的学生都会向教室集聚。

王加根不留恋宿舍,也不怎么爱运动。他吃完晚饭,多半会直接去教室。这段时间教室空无一人,特别适合读书或者写作。

这天他刚在座位上坐下,池中月跟着进来了。

她气呼呼地责问王加根,为什么把她“忘记拿照片”的事情告诉别人,败坏她的名声。

王加根非常惊讶,起誓说,自己绝对没有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提起过这事。

听池中月的口气,她所说的“别人”,似乎指方红梅。因为她告诫王加根,不要把一个女孩子的粗心,作为向女朋友炫耀的资本。

这真是莫大的冤枉!他觉得委屈,试图平心静气地解释一下,但池中月根本就不听,不给他申辩的机会。

女同桌嘴巴子如机关枪一般,叭叭叭地扫射一阵之后,就气冲冲地离开教室。整个晚自习,再也没有回来过。

王加根坐在座位上,干什么都没有心情。正在他无所事事地发愣怔的时候,方红梅来到了他身边。

“走,我们去学校外面走走!”方红梅提议。

他于是锁好屉斗,跟着方红梅走出了教室。

春寒料峭。他们走在通往校外的林荫道上。突然刮起了大风,塑料袋、废纸片等垃圾漫天飞舞。道路两旁的树木花草,也被吹得前后左右摇晃。两人逆风而行,非常吃力的样子,上衣紧紧贴在胸前,身后的衣服又迎风飘舞,如同多出了一条摇摆的尾巴。身上的热气没一会儿就散尽了,感觉到彻骨的寒冷。

出学校大门,他们沿着围墙根走向五里山上的小树林。路上,两人都没有讲话,就那么默默地走着,似乎都在等待着对方打破沉寂,提及那个心照不宣的话题。

到了半山腰,方红梅停下脚步,靠在一棵松树上,问:“王加根,如果让你做我弟弟,你愿意么?”

弟弟?什么意思?王加根瞪大眼睛,不解地望着她。

“我想结拜你为弟弟。怎么样?你希望有我这样一个姐姐吗?”

王加根无言以对。

沉默了一会儿,他嗫嚅着问:“这就是你对我好的原因么?”

方红梅没有回答,垂下脑袋,双手捻着辫子的发梢。

见她那副神情,王加根直骂自己笨:方红梅肯定是在用结拜姐弟试探你!想到这一点,他心里又开始波涛汹涌。还等什么呢?我应该向心爱的姑娘直抒胸臆,趁机表白。

“坦率地讲,”王加根回答,“我不同意我们结拜姐弟。”

“为什么?”

“我们应该成为比姐弟更亲近的人。”王加根的眼睛直视着方红梅,如同两团火焰在熊熊燃烧。

“那你,那你为什么……”方红梅显然有些慌乱。

既然已经表白,王加根觉得一身轻松。

他说:“我原本准备到毕业时再向你求爱的,既然你现在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就只有把计划提前了。”

他准备单膝跪地,调侃道:“戒指和鲜花等我有钱时再补上。”

“可是,可是……”方红梅显出非常痛苦的样子,泪水涌出了眼眶,“太晚了啊!”

“太晚了?”加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什么意思?”

方红梅两腿一软,坐在草地上哭了起来。她右手捂着嘴巴,泪如泉涌,一边哭泣,一边哽咽着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方红梅读高中时,班主任老师叫周东明,对她特别好,各方面都格外关照。她的座位总是在教室中间两排靠前的地方。上课时,周老师经常点她回答问题,还利用休息时间给她开小灶。在学校上完晚自习,周老师总是提着马灯送她回家。上劳动课,周老师从来不让方红梅干重活。业余文艺汇演时,还亲自给她化妆。

周东明待她这么好,当然不是对她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因为家里有一个与方红梅年龄相仿的儿子。周东明的儿子叫周哲凡,也是他班上的学生。周哲凡学习成绩特别棒,每次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总是年级第一名。学习上的事情,完全不用大人操心。周东明花在儿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及关照方红梅。因此,方湾中学的老师都开玩笑,说周东明想让方红梅当儿媳。

高考成绩下来后,周哲凡过了本科线,被华中师范学院录取。方红梅则名落孙山,连中专都没有考上。

泾渭分明,再也没有人拿他们两人打趣。

方红梅家住方湾公社所在地的菜园子村,与热闹的街市就隔着一条小河,类似于城市里面的“城中村”。她父母都是农民。父亲读过初小,母亲没进过学堂。两个“准文盲”在生儿育女方面却硕果累累: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生了两女两男四个小孩。取的名字也不俗,两个女儿叫红梅和腊梅,两个小子叫敬文和敬武。算上老祖母,家里长期生活着七口人。

方红梅高中毕业时,她妹腊梅读初中,两个弟弟上小学,家里的负担之重不言而喻。因此,她高考落选后,就准备回家当农民,给父母搭把手,为家庭尽点儿责任。可她爸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她再复读一年。方老汉在方湾公社卫生院当炊事员。每个月能够领到三十多块钱工资——这是家里最稳定的经济来源,也是他让大女儿复读的底气所在。

方红梅复读一年后,考上了孝天县师范学校。虽说是中专,在农村人眼里,却是乌鸡变成了金凤凰。

去年暑假期间,周东明突然来到她家,向她父母提亲。

方老汉老两口受宠若惊。

周东明是公办教师,而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周哲凡读的是重点大学,而他们家红梅只考取了孝天县师范学校。两家结亲,他们显然是高攀了。不过,两位老人并没有把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尤其是红梅她爸,表现得非常冷静。

他说,从当老人的角度来看,这肯定是一件大好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能够花好月圆,早一点儿成家立业。但婚姻大事毕竟是年轻人自己的事情,还是得他们自己拿主意。

周东明对方老汉的开明大加赞赏。说,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上门只是表达当老人的意愿,把这件事情挑明。最后成不成,当然要看两个年轻人谈不谈得拢。

“红梅和哲凡是高中同学,应该算是比较了解的。往后再通通信,节假日见见面,加深了解。谈得来就继续交往,谈不来也不勉强。恋爱这种事情,还得看缘分。”周东明临走时这样说。

九月份开学不久,方红梅果然收到了周哲凡的求爱信。她以自己年龄还小,不愿意过早地考虑这些事情为由,委婉地拒绝了。

周哲凡却没有就此罢休,继续书信不断。去年国庆节放假,他又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到了方红梅家里。

在穷追不舍的同时,周哲凡还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说,方红梅马上就要毕业,他也到了大三,如果他们两个人能够把恋爱关系确定下来,就可以提前考虑毕业分配的事情。他可以让他爸去找人,争取把方红梅分配在孝天城。他毕业后,争取留在武汉市,然后想办法把方红梅往武汉调,将来就可以定居在武汉。万一他不能留在武汉,他就申请分配到孝天城,与方红梅在一起……

这些话让红梅的父母动了心,加上周哲凡这个小伙子也确实不错,两个老人开始做大女儿的工作。

方红梅依然有些犹豫。她相信周哲凡是真诚的,可问题是,她不爱周哲凡呀!跟他在一起,找不到谈恋爱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