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爬坡岁月 > 第22章 学籍惹祸

第22章 学籍惹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周东明得意洋洋地回答,“初中生学籍造假非常严重,这是公开的秘密。”

接下来,他列举了学籍造假的手法,包括延期建档、重复建档、假病休、假留级、假转学、冒名顶替等等。

方父听得直打“啧啧”,张着嘴巴好半天没合拢。

周东明将烟头在鞋底上摁灭,端起搪瓷缸喝了一口水,再才把话题转移到腊梅身上。

“腊梅上初二,学籍档案也到了初二年级。我可以想办法在初一再给她建个学籍档案。当然,这只是个空档案,她不需要返回初一。也就是说,她在方湾中学读书,但两学籍档案。”周东明耐心地解释道,“万一她第一次中考没有考取,就可以继续在初中读一年,用第二个档案重新参加中考。”

方父方母几乎异口同声地问:“这样能行?”

“当然行。”周东明非常肯定地回答,“我们学校很多教师,都是采取这种重复建档的方法,给他们的子女或弟妹建两个甚至建三个学籍档案。如果中考落选,就能名正言顺地在初中复读。”

“能够这样当然好。谁也不能够保证孩子一次中考就能够考取。”方父满怀感激地说,“这事就有劳周老师费心了。要是需要花钱打点,您尽管告诉我们。”

“说这话就见外了!”周东明非常大度地摆摆手,笑着说,“要是红梅和哲凡好上了,我们就是亲家。还谈什么钱不钱?你们给我两张腊梅的登记照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我来办。”

方父方母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手忙脚乱地翻箱倒柜,找了两张二女儿的照片,交给周东明。

“这事一定要保密!不能对任何人提起。”周东明临走时嘱咐,“也不能告诉方腊梅。她要是知道后面还有学籍档案,说不定学习就会松劲。”

“行!这事就我们三个人知道,其他任何人都不告诉。”方父唯唯诺诺地答应。

周东明拿着照片走了之后,这事就没有了下文。

直到去年腊梅中考落选,商量接下来怎么办时,方父这才记起这件事情。他让红梅去找周东明,询问腊梅的第二个档案到底建了没有。

方红梅当时很矛盾。

她刚与周哲凡分手,再去找周东明,自然觉得别扭。可这事她不出面又让谁出面?明知道是拿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不能让年迈的父母去丢这个人。为了妹妹的前途,受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她马上就要到方湾中学上班,将来与周东明共事,不可能总不打交道。借助机会道个歉,改善一下关系也是好事情。

想到这儿,她就硬着头皮到方湾中学,见到了曾经的老师兼班主任。叙了一会儿旧,扯了一会儿闲话,她就转入正题,打听她妹腊梅的第二个学籍档案。

“办了!”周东明信誓旦旦地回答,“手续是我亲自办的,绝对没问题。”

听到这儿,红梅差点儿流出了眼泪。

感动?欣喜?内疚?庆幸?似乎都有那么一点点。

有了这个备用学籍,腊梅去年就没有去读普通高中,放心大胆地在方湾中学复读。万没有想到,她今年中考取得好成绩,学籍档案却出了问题,而且是被别人举报的。

在县教育局听到这个消息,方红梅如五雷轰顶,脑子里一片空白。身为中学教师,她对学籍造假现象还是比较清楚的。像腊梅这种重复建档的情况,在方湾中学并不少见。为什么别人能够顺利过关?偏偏腊梅被人举报了呢?这对妹妹太不公平了。可是,她又拿不出勇气去举报别人,不愿意自家的悲剧在别人家重演。唉!认命吧。命里有的终会有,命里无的不强求。或许,腊梅就是与中专无缘。不然的话,怎么会考好考坏都不能被录取呢?

暑期培训结束后,方红梅心情沉重地回到菜园子村。走进熟悉的家门,再也看不到前段日子喜气洋洋的情景。

方父、方母和老奶奶坐在堂屋里,一个个如霜打过的茄子,蔫头耷脑,唉声叹气。腊梅听到姐姐的声音,从里屋走出来。她明显地瘦了,憔悴不堪,脸上没有丝毫笑意。

在回家的路上,方红梅一直告诫自己要坚强,即使内心难受,也要强作欢颜,装出无所谓的样子,用正能量影响家人,可此情此景,还是让她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怎么会这样呢?”方父又在自言自语,“腊梅的学籍是周老师一手办理的,他说绝对不会出问题。”

“不是给您讲过吗?学籍档案确实办了,但是被人举报了。”

“这事没有多少人知道啊!周老师一直叫我们保密。”

方红梅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方父于是放下碗筷,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抽出一根,借着煤油灯火点燃,默默地抽起来。

方母说:“这段日子全家人都吃不香、睡不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接到录取通知书,而腊梅的没有音讯,心里就如刀绞一样。你爸总是十一二点钟才上床,翻过来,翻过去。眯得个把钟头,早上四点不到又起来了。他一个人坐在堂屋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上班也打不起精神,瞅着没人的时候,就偷偷地抹眼泪……”

正说着,周东明突然出现在门口。

一家人赶紧都站了身,与周主任打招呼,邀请他上桌吃饭。

“吃过了。”周东明婉言谢绝,“知道小方暑期培训今天结束,就过来看看。”

方父给他递烟。方母给他倒水。红梅给他拿凳子。

重新坐定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腊梅的身上。

“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周东明表现出非常气愤的样子,“我好心好意给腊梅办学籍,结果被人举报,白起了一场心思。”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谢谢周主任。”方父说。

“这个举报的人会是哪个呢?这事没有多少人知道啊!”周东明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屋里坐着的其他人。

大家都没有应声。

“我个人认为,这个举报的人很有可能是方湾中学的老师。”周东明继续推测,“外面的人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内幕?”

大家还是没有应声。

“虽然没什么证据,我还是觉得有一个人值得怀疑。”周东明压低嗓子说。

“谁?”方父警觉起来。

周东明前后左右望了望,犹豫片刻,非常肯定地回答:“我们学校的后勤主任老程。”

“程主任?”方红梅非常吃惊,又觉得不太可能,“程主任为什么要举报我们家腊梅?我们与程主任之间又没什么过结。”

周东明吸了一口烟,语重心长地说:“小方你刚参加工作,还比较单纯,不晓得世事凶险,人心险恶。老程这个人心眼比较小,总怕好事了别人。”

方红梅沉默不语。

“方湾中学今年参加中考的教师子女和教师弟妹,只有老程的儿子和你们家腊梅。老程的儿子连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而你们家腊梅过了中专录取分数线,他当然觉得没面子。为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很有可能暗中来那么一下子。”

听到这儿,方父方母都觉得有道理。

方红梅却显得比较冷静。

她知道,周东明与后勤主任老程关系一直不好,两人都在竞争副校长这个职位。周东明有可能是故意往程主任身上泼脏水,挑起他们对程主任的仇恨,让他们在外面说坏话,败坏程主任的名声。

“我也只是瞎猜啊!也没什么证据。”周东明表达完意思,就起身告辞。

送走客人,屋里全是自家人的时候,方红梅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周东明做贼心虚,贼喊捉贼。

“当初他主动帮腊梅办档案,是想讨好我们家,想我成为他们家的儿媳妇。我与周哲凡分手后,他的态度就完全变了,说不定心里还后悔帮腊梅办了档案。”红梅一针见血地分析道,“我到方湾中学上班这一年,他明里暗里压制我,打击报复我,故意给小鞋我穿。我早就把他这个人看穿了。腊梅的学籍是他办的,只有他最熟悉情况,举报的嫌疑也最大。我们千万不能相信他,不能中他的圈套,让他拿来当枪使。”

听过大女儿的分析,方父不知该说什么好。犹豫了一会儿,才用息事宁人的口气劝慰道:“你也用不着胡乱猜测。反正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再去追查也没什么意义。全当是我们点子低,认栽,认倒霉。当务之急,是要商量一下,看腊梅下一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我回来种田。”腊梅接过话茬,没好气地回答,“家里总不是需要人做事的?”

整个屋子霎时安静下来,有好半天没人吭声。

“回来种田绝对不行!书肯定是要读的,就是看读初中,还是读高中。”方父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驳回二女儿的任性胡言,“你现在读得上不上、下不下,这样回来太可惜了。只要你想读,我和你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供到头。”

方红梅说:“腊梅已经被人盯上了,又在县文教局挂了号,再去初中复读肯定不行。明年考得再好,也会和今年一样,上不了中专。我建议腊梅去读肖港高中。”

腊梅马上反对:“肖港高中每年只能考二三十个人,而且考上的多数是男生。我去那儿读书,还不等于打酱油?”

“读三年再说呗!万一不行再复读,高中复读又不受限制。就算最后考不出去,起码也能拿个高中文凭。”方红梅坚持自己的意见。

听着姐妹俩打嘴巴子官司,方父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表意见:“要是决定读普通高中,不见得非要去肖港,可以在孝天城里找一所学校。这样的话,与敬文在一起,姐弟俩相互之后也有个照应。”

方红梅想了一下,觉得这个提议也不错。她说,去找找函授同学和师范的老同学,看能否托人帮忙联系一所较好的高中。

事情这样定下来之后,她就动身去了孝天城。

最终的结果大喜过望:在汤正源的直接干预下,通过县文教局招生办主任的神操作,方腊梅被孝天县第一高级中学录取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方红梅满心欢喜地回到方湾菜园子村。可是,还没来得及向家人通报喜讯,却惊悉奶奶去世了。

走进家门,她看见母亲抱着奶奶的遗体,伸冤一样地哭号着。

腊梅、敬武站在床头,不停地抹着眼泪。

方父一边流着泪,一边安排人借钱,准备料理老人的后事。

当天下午,菜园子村男女老少都到她家来帮忙。有的去亲戚家里报丧,有的上街买鱼买肉买蔬菜,有的挑着黄豆去打豆腐,有的到责任田里去挖墓坑……

第二天是出殡的日子。

除了亲戚朋友,方父和方红梅所在单位的同事也来了。

马静问方红梅:“怎么没有看到王加根?”

方红梅有点儿沮丧地回答:“电话打不通,写信打电报也来不及。”

此时此刻,加根对红梅家的事一无所知。

他正坐在花园公社大礼堂,听刘福民宣布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及教师分工调整的决定。

大致意思是,孝天县已经改为县级孝天市。孝天市所辖人民公社全部改为“乡”,生产大队全部改为“村”。原来的花园公社更名为牌坊乡,与邻近的季店乡、陡山乡合并组成花园区公所。根据行政机构改革的要求,原花园公社文教组、季店公社文教组、陡山公社文教组合并为花园区教育组,负责管理花园区三个乡的教育工作,统一调配教育资源。因此,今年的教师人事变动比较大。

花园公社小学恢复原来的名称,还是叫襄花小学,有八个教师调到了其他学校。其中,宋双清到桥西中学,涂勇到白合中学,王加根和董志芳到牌坊中学,另外四个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小学。

开会时,王加根和董志芳正好坐在一起。

董志芳说,她是主动申请到牌坊中学的,因为那所学校离王家岗驻军部队比较近,上班方便。

“牌坊中学条件也不错,有自来水,有电……”

王加根听过这些,对新的工作单位充满了期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