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他惹怒了院长,罚他三天不准吃东西。院里的孩子都不敢帮他,也不乐意帮他。
他饿极了就扯草吃,可那是冬天,草都没几根,他只能喝水垫肚子,水倒是多,离孤儿院不远就有一条小河,翻过一个小山包就到了,随便你喝,可还是饿。
半夜他跑出来,想进厨房偷点吃的,结果什么都没找到还被人发现了,正是小俞和,就如现在的情况,只是两人角色调了。当初小俞和跑回房间拿了半个面包,全给他了。
小四说:“你想养就养吧,我管不着你。”
小俞和对他笑了笑,回了房间。
他将面包碎泡在热水里,一点一点喂给小孩子,他觉得这个宝宝真可爱,皮肤也很滑,应该是养得很好的,或许他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他的爸爸妈妈很爱他,可能还有个哥哥姐姐一直惦记着他,这样可爱的胖娃娃,怎么会被丢呢?是不是别人偷走了丢的?小俞和想不明白。
娃娃慢慢安静下来睡过去了,小俞和用被子将两人裹紧,累得也睡了。
那之后,小俞和就努力养着两人。孤儿院一般的伙食就是粥加面包。粥很稀,面包一天一个,只有政府拨资金下来了,院长才会给他们一点肉吃,为什么只有一点呢?因为院长宁愿将大部分资金用来多收拾收拾孤儿院的外表,也不愿改善改善他们的生活。院长觉得只有孤儿院好看,才能吸引别人来领养。
大部分孩子都是一天将面包和粥全吃掉,少部分会留一点面包,而小俞和要将粥水全喂给小娃娃,自己靠半块面包充饥,剩下半块以备不时之需。
到后来娃娃也要吃面包才能饱了,小俞和就喝凉水塞肚。
后来春天来了,小俞和会偷偷跑到山上摘野菜和果子。
他很聪明,小的时候大孩子跑出去摘回来吃时,他将吃了没事儿的东西记下来了。
时间磕磕绊绊过了一年。期间,小俞和通过偷看院长的电视萌发了上学的渴望,小娃娃也顺利成长,很坚强地挺过了不容易的婴儿期,跟在小俞和后面能跑能跳,也学会了照顾哥哥。
比如小俞和生病了或者想休息,小娃娃就会在他床边忙来忙去,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照顾他。
小俞和最喜欢喊:“小冬!”后面的萝卜蹲就脆生生地应。因为小俞和是冬天捡到的他,便取个小名叫小冬。
小娃娃很喜欢,他会叫小俞和哥哥,但俞和总觉得小冬会被接走,他家里一定会有爱他的爸爸妈妈和等着他的哥哥姐姐,他不能抢小娃娃的哥哥名分,所以,小俞和一边嘴上应着,一边在心里坚守阵地。
而那一年,孤儿院也迎来了一个大转折。
正值春天,一个很出名的记者伪装成想要收养孩子的人来对孤儿院进行调查。
院长高兴地向他介绍了各个孩子的状况,记者表示他还会来考察考察,多看几天再决定。
院长表示理解,送走了记者,然后召集了孩子们宣布了这件事,并着重强调了不允许说孤儿院不好,如果谁说了,谁以后就小心没饭吃。
孩子们点头,心里也各自盘算起来,谁都想有一个至少吃穿不愁的家庭。
而一众孩子中,只有爱干净的小俞和与小冬显得尤为突出,记者也很喜欢这两个长得比其他人都好看的孩子。但他需要全面了解这所孤儿院,所以也经常和其他孩子搭话。
尽管孩子们被院长勒令过不能说孤儿院的不好,但记者问话的技术岂是孩子们能看破的,他越调查越心惊,也越愤怒。不仅为院长的打骂虐待,也为孩子们之间的勾心斗角,更为政府的贪污导致孤儿院没有足够的周转资金,加剧了这些黑暗。
他向院长请辞,表示明天会来选最终的孩子,临走前他抱了抱最喜欢的小俞和与小冬。
他了解到了小俞和是怎么一个人把小冬照顾长大,也了解到了小冬的知恩图报,最难得的是,他们兄弟是唯二没有参与欺压别人还经常帮助别人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说他们很好。
记者走了,孩子们的目光都放在了小俞和与小冬身上,他们都很清楚,那个叔叔最喜欢的便是他们两个,也最有可能领养他们两个。
晚上小俞和抱着小冬睡得安心,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记者的调查引爆了网络,甚至惊动了市级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