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学还有一段日子,晏景重新跟着晏明回到了公司,季和也正式进入了季氏集团。
季兰虽然相信季和的能力,但也有心锻炼他,把他丢到了一个新设立的小部门,一方面是想磨砺磨砺自家儿子的心性,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季和建立自己的团队。
部门新建,虽然资源比不上老部门,但人员关系简单,水不深,刚好适合季和练手,以后的发展方向也是集团正在研讨的未来核心,虽然董事会还在争论不休没有正式定下来,但总的来说支持是占大多数的,季兰都已经开始着手谋划了。
季和对此没什么意见,他收拾收拾就进了部门,还给自己捏了个大学实习的人设,他长得高,容貌俊,性格沉稳,没有寻常高中生的天真幼稚,再拿出一点前世的神态经验,装得非常像个成年人,没有人对他产生质疑。
倒是有个脑子发散的同事问过他为什么姓季,开玩笑说他是不是跟老板有点关系,季和以巧合应付过去了。
他开始跟着部门领导做项目,季氏主要涉猎领域是珠宝箱包这些奢侈品,还有高端餐饮和酒店,但季兰有意扩大商业范畴,正在试探着开发新合作。
暑假剩下时间,季和和晏景各忙各的,一直到开学前,两人都只能每天晚上碰个面,有时候其中一人回来时,另一人已经睡了。
但两人再忙,也会时不时地打个视频,大多数都是晏景打季和接,有时候季和开会了或者静音了接不到,晏景就一直打,除非季和给他留言了什么时候给他回视频。
季和对此很无奈,跟晏景专门约定了半小时法则,他跟晏景保证,做到有事一定留言,不会不接视频,但晏景打了电话没人接后,也要耐心等半小时,不能一直骚扰。
晏景不情不愿地应了。
转眼到了开学,两人正式成为一名高二学生,凌熙和顾北寒也都放下事情回来上学了。
一中选科是在高一就完成了,四人组全都选了全理,季和晏景加上顾北寒,三人是全能选手,选啥都差不多,凌熙是实打实地偏理一点,每次考到二十来名的时候,一定是政治或者历史拖了后腿。
季和其实很好奇,他相信凌老爷子一定给凌熙安排了课程,高中的内容说不定都学完了,对于政治历史两科,凌熙怎么还是忽高忽低的。
数学也差了点,但主科没法选科,凌熙躲不掉。
凌熙对此的回应是:我只是发挥失常。
才不是那个政治历史题好多都像找茬一样,一个词不对整句话就有问题,凌熙状态好的时候够细心,能看出来,状态不好的时候他就觉得脑子晕,字明明都认识,怎么组在一起全看不懂了?
他还有着历史只对了一个选择题的光荣过去,知识点他都记得,但考试考得很活,材料基本都是陌生的,做题前他还要先做一遍文言文阅读理解。
如果不是那次其他科目都很给力,凌熙就要掉到五十名后面去了。
既然选了科,那也就有新的分班,他们四人依旧在一班,只不过年级从高一变成了高二。
班上有不少同学都是高一的老熟人,毕竟曾经的一班汇聚了成绩最好的一批学生,分科后也有不少人选了全理,比如体育委员。
开展新的班干竞选的时候,体委依旧热情满满地自荐,他活力健壮的体格、振奋人心的发言以及具有先天优势的同学基础,让他以绝对票数当选。
稍微出乎季和意料的就是他被举荐成了班长。
高一一班的班长没有选全理,于是,曾经的一班同学我瞅瞅你你瞅瞅我,都默契地推举了季和。
熟人多就是这点好,新同学们都还在一脸懵的时候,曾经的高一一班人已经默默达成共识了。
季和推辞无效,遗憾当选,其他非一班的新同学们都在光荣榜上见过季和的大名,最终也没有什么意见。
主要是这一届的同学们好像都没什么上进心,对当班委一点热情都没有,老师也很头秃。
噢,除了体委。
高二的上课时间对比高一没什么变化,只是科目变少后,有些课程的排课就会出现连续两节的情况,因为是全理班级,三门副科都需要用脑子,一时之间有不少人觉得吃力。
季和没什么感觉。
他上辈子辍学时已经是读完高二了,高中所有内容差不多都学完了,成绩常年第一,这辈子他也有好好学习,对于新的学习生活没什么不太能适应的。
这天照常上课,照常放学,季和和晏景照常回到他们的小公寓。
路上买了点菜,晏景主动去做饭,季和便照习惯去洗了个澡。
洗完澡出来看到手机有个未接来电,是晏明打来的,季和挑了挑眉,回拨过去:“喂,爸爸?”
晏明是找晏景的:“小和,阿景呢?我给他打电话打不通。”
季和走出卧室往厨房瞄了两眼:“他在炒菜呢,估计没听到。”
晏明只好跟他说了:“之前阿景谈了个跟宋氏合作的单子,要他把东西整理好发我,你跟他说他知道的。”
季和道:“好。”
他去厨房找晏景,说了这个事,晏景忙着炒青菜,给他念了一个文件名,道:“我已经整理好了,文件在我电脑里,哥哥你帮我发给爸一下。”
季和便脚步一转,又重新回到卧室,慢悠悠地打开晏景的电脑,非常熟稔地输入自己的生日。
他和晏景的电脑密码刚好是对方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