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得站在外面,莫冻坏了孩子。快,进屋。”
李氏一开门,便见到站在院外的张娘子,忙将人迎了进来。
“也是巧了,我刚想敲门,婶子就把门开了,莫不是知道我要来。”
李氏抓了把炒花生放到炕桌上:“我是准备喊乔北仔细着些,莫叫雪进了衣裳里染了风寒。天这般冷,你怎么抱着向阳出来吹风。”
说起儿子,张娘子无奈的笑道:“还不是他闹腾的,这才几日没出门,就哭着闹着要出来玩儿。我实在是哄不住,这才抱他出来透透风。”
“向阳,叫,姨姨~”
张娘子将怀中的婴儿放到炕上,指着对面的虞薇念让他叫人。
小家伙如今一岁半了,也能认得人。
“姨~姨~”小家伙倒是乖,像模像样的喊了声姨姨,然后坐着嘬起了手指。
“向阳真乖,来,姨姨抱!”虞薇念一把捞住小家伙,抱紧了怀里,稀罕的亲了一口。
这个年纪的孩子,白白嫩嫩的,最是可爱。
虞薇念跟孩子亲近,张娘子心中欢喜。心里暗暗想着,等向阳长大了,定要拿阿念当半个亲娘,好好孝敬。
当初若不是阿念带她们来了这里,这孩子怕是早就没了活路。
他的命,是阿念给的。他们的命,都是阿念给的。
倒是一旁的李氏,心里又惆怅起来。
孩子愿意跟阿念亲近,可见她家阿念是个有孩子缘的。可惜,可惜不是自己的孩子。
若是当初老三能给阿念留下个一儿半女,将来阿念老了,也不至于孤寡一人。
“这个不可以吃哦。”小家伙从虞薇念怀里挣扎起来,从炕桌上抓起一颗花生就往嘴里塞,瞎得虞薇念赶紧夺了过来。
倒是李氏将花生又塞给了孩子:“没事,这么大的孩子刚刚冒牙根,小孩子长牙会痒,喜欢咬东西来磨牙。这花生正好给他磨牙。”
虞薇念听罢,尴尬的笑了笑。
她没生过孩子,不懂得这些,倒是闹了笑话。
“也不知道这天能晴上几日。我听五婶子她们说,雪厚的时候能没过膝盖。我都不敢想,得下多大的雪才能积得这么厚。”
“管他下多大的雪,只要把炕烧得足足的,屋子里暖烘烘的,倒也不觉得难熬。”
“婶子说得是,只要将炕烧足了,屋里真是没有半丝凉意。我揪心的是雪下得大了,我男人便不能去城里做活计,我自个儿也不能进山采山货,这么一算可是少了好大一笔进项。”
谈到进项,虞薇念也发起了愁。
雪一落就是三四个月,啥也干不成,光花不赚,光想着都叫人肉疼。
看来她得好好想想,还有没有什么赚钱的法子。
暖热的火炕让人昏昏欲睡,没一会儿小家伙儿便睡了过去。张娘子怕耽误事儿,便抱着孩子告辞。
虞薇念也下了炕,收拾着桌上的花生壳。刚收拾完,村长媳妇就进了门,手里还提着两节洗净的莲藕。
李氏又抓了把花生放到炕桌上,招呼着村长媳妇坐。
村长媳妇也不客套,坐在炕沿边:“我娘家村里前几日起了藕塘,刚起完就落了雪。这不,雪一停就让我外甥送了些来。我便拿了两根过来,你晚上炒了当菜吃。”
“要说整个西家屯,就属何奶奶最心疼我。有什么吃的,都会给我送来些,都叫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李氏听了好笑:“我看你啊,最是厚脸皮。也没见哪回送东西来时,你推辞一番,倒是笑嘻嘻的接了。”
“哎哟,娘您怎么拆我台呢!”
“别听你娘瞎说,送你了,就该大大方方的接了就是。”
“就是就是,那我便谢过何奶奶了。刚好晚上用藕来炖个藕汤,最是暖身子。”
说到藕,可算是个好东西。
耐储存不说,味道还极好。
简单些的,将藕切成薄片,撒上一层白糖,便能当个零嘴儿。拿来做菜,也是做法颇多。比如酸辣藕丁,酸爽开胃。又比如炸藕盒,再比如炖汤。
在前世的湖北,莲藕排骨汤可是冬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如此想着,虞薇念便问道:“何奶奶,不知道这藕塘里起得藕多不多,卖不卖?”
“那藕塘老大的,起码挖了上千斤的藕。每年挖了藕,周边的村子都会去买上一些。”
闻言,虞薇念一喜:“那感情好,不知道您娘家是哪个村上的,明日我也去买上一些。”
“明日我让春妹陪你走一趟。刚好我纳了两双鞋,正好让她给姥娘送去。”
“那可真是谢谢何奶奶了。”
“乡里乡亲的,哪来什么谢不谢的,明儿个我让春妹来喊你就是。”
闲聊了会儿,村长媳妇起身打算回家。虞薇念赶忙抓了两大荷包的炒花生让村长媳妇带回去给小孙子吃。
两节莲藕,虞薇念掰下一节,切去两头的结节,泡在了清水里。
后世常喝的多是莲藕排骨汤,却不知素藕汤的味道也是一绝,比起排骨汤,滋味也不逊色半分。
抓一把干花菇与花生米泡上半个时辰,洗净后将花菇挤干水分,留出备用。花生米与切成块状的莲藕入砂锅。
锅中放少许素油,待油温升至八成热,倒入花菇煸炒,等炒出香味后加入少许热水,烧沸后盛到砂锅中。
砂锅中加没过食材的清水,几片生姜,一截葱白,用大火烧开后转文火慢炖。
待炖足了半个时辰,加少许盐调味,再撒上一小把葱花增香。
汤一炖好,虞薇念便迫不及待的盛上小半碗。
素藕汤的汤色清亮,喝上一口,浓郁的花菇味在口腔中蔓延开来。而后是莲藕的清香和花生米的丝丝微甜。
这味道,一个字,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