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呢,这是我自己调得蘸料,用来配鸡肉吃得。”苏眠雪笑着开口,“您尝尝,告诉我味道如何。”
李大伯闻了闻还带着热气的蘸料,中肯着:“这味闻得就香,必然是个好货。不过李伯伯替你尝尝便好,鸡肉还是带回去自个吃,一个人在家中万事都要依靠自己,若有什么事你便来找大牛。”
“这鸡本来就是大牛上山打得,又不是大牛媳妇,怎得你们爷俩还要次次倒贴,赶着上前为她做事?”
李大娘心中堵着一口气,接下来说得话自然是口无遮拦,连个好脸色都未给苏眠雪留下。
苏眠雪冷下脸,李大伯尴尬挠挠脑袋,他一个粗人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雪丫头,你莫放在心上。”
李大伯干巴巴说着,从前李大娘与他提过去苏家提亲的事,苏眠雪会刺绣,每日绣得帕子都能补贴家用。
且苏家就苏眠雪一个女儿,难不成苏时章还藏着掖着,一辈子不让她见人。
这自是不可能的,苏眠雪生得好看,苏记食铺店面位置说不上好,但家底在那也是值些钱的。
且别看苏家过得紧巴巴,实际人手里可存了不少银子。
“大伯,若白糖用完了,您和大娘还需要的话,我这有卖糖人的联络,去买糖要得是内行人的价格,比外头买要划算许多。”
她同李大牛是以物换物,现在家中就她一人,住在景乡镇中保不齐需要可靠的人帮衬一二,而从前与苏时章关系好的便是李家。
所以不管怎么样,她都不能和李家人撕破脸。
“白糖,老婆子在你这买了白糖?”
白糖价格贵,他都只舍得在过年时买上一些用来做糕点,现在恰逢春日,离过年还远着呢,现在买白糖不是浪费么。
“大牛哥送了我半只鸡,我便拿白糖与他换了。”
“我晓得大牛给了你半只鸡,时章请我多照顾你一二,又给了我们家十两银子,还怕买不起半只鸡?白糖如今什么价钱,李伯伯买了这么多年白糖心里也清楚,你家开铺子需要用到,我们一年吃上一回便好,哪能叫你破费了。”
苏眠雪敛下眸子,里头荡着笑意瞬间无存。
她目的在于告诉李大伯她送了白糖这一事,并非白拿他们家的鸡。
以物换物是百姓购买自己所需物质的一种来源,李大娘藏得什么心思她不清楚,但她也绝不容许受到他人欺负。
“大伯替我尝了味,便是帮了我一个大忙,且我和大牛哥是以物换物,同等交易,怎能叫便宜都给我占了,亏全给大牛哥吃了。”
这孩子,山鸡遍地是,白糖才是价高昂贵。
李大伯多看了两眼站在门槛前的少女,拿了筷子品味着蘸了料的鸡肉,“嗯,好吃。比你爹从前做得还要好吃!”
“辣味入口还带着麻意,但很快又被压了下去,转而代替的是带了芝麻香味的咸……和甜。若是鸡肉再嫩些便好了。”
李大伯问:“你在里头加了白糖?”
苏眠雪点头,在古代白糖是个贵重的调味,李大伯一人说好还不够她推销这款蘸料。
简单客套几句,她拿上李大伯送得苹果回了苏记,应付之后想得便是第二日开业的事。
苏记卖得多是面类、茶类。
这些苏时章走前都拿本子记着,一碗面收多少钱,什么茶卖什么价,一笔一笔都记在上面呢。
苏记店铺在南桥旁,绝不是一个好位置,能坚持下来全靠他们一家天天啃馒头青菜,守着那几个寥寥无几的老客。
想要将苏记食铺做大,第一件事便是扩大客源,才能保证资金。
而扩大客源最好的法子便是由老顾客来宣传,要给他们一种味道好实惠的思想,才会更加卖力推广从而扩大客源。
次日,苏眠雪忙碌了一日堪堪只赚了四十七文,难怪她爹抠抠搜搜。
连着送了四份生菜,也不知能给她拉多少客来。
不过街坊邻居收了她的蘸料,自是给了不同地评价同赠礼。
晚间,李大牛敲响了苏家大门。
“眠雪妹妹,明日我便要上山,瞧你家店铺今日开业,便想来提前问问明日有时间不。
十里乡的田如今不用他帮忙,李大牛有时间上山,是为打些野味和野菜到坊间卖,并非日日都有时间去。
苏眠雪应下明日上山一事,左不过她歇上一天,也耽搁不了多少文钱。
提前备好上山需要的物件,笼子和镰刀是必不可少的,充饥用得馒头也是需要。
将蒸好的馒头放在袋子里,等二日李大牛来时,坐上牛车前往十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