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可恶不可恶的,他们也没做伤天害理的事,只是商人本性罢了。”
宋开:“可是他们也未必能一直赚钱,朝廷遇到这种情况,会打开粮仓。”
李衔霜打了个响指,再次感慨宋开的聪明:“没错,这就是通过外力增大供给来满足需求,从而让粮食的价格平缓下来。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
他话未说完,便停了下来,宋开低头思索,半晌后说道:“太慢了。”
太慢了。
这就是问题。即使地方官送信快马加鞭,可消息一层层传递会浪费掉许多时间,到朝廷得到消息,当朝皇帝做出批示,要求打开粮仓,这中间也有许多的手续和关卡。
这一来一回,人都饿死不知多少了。
“可这要怎么办呢?”
李衔霜:“其实一直有第三条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宋开摇头,这次他是真不明白了。
不怪他想不出,因为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只是因为存在李衔霜这个变量,这第三条路才有走通的可能性。
“提高生产效率,种出更多的粮食,自主扩大供应。”
宋开:“这怎么可能呢,这比朝廷开仓济民还要慢!”
朝廷发放救济粮,需要几个月。
而种出更多粮食,可是需要等米粒从一颗种子开始长的。再说了,耕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外来的人如果想要种地,就要从头开垦荒地,那就更加来不及了。
宋开脑子里有诸如这样那样的疑问,他不知道要如何说出口,可李衔霜却像是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一样,说道:“我只是说要种出更多粮食,可是并没有说他们只能吃这些粮食。”
宋开更是一头雾水了。
李衔霜指着身后跟着的运粮车:“没有钱,可以借钱。而如果没有粮食,为什么不能借粮食?我们又不需要管他们整整一年,只需要管到朝廷发放救济粮就好了。”
宋开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提出疑问:“可是谁会平白无故借粮食给难民呢?”
很好,宋开的问题非常一针见血。李衔霜道:“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地借,要进行利益交换。”
“他们身上能有什么价值?”
“价值可太大了,那可是劳动力啊宋开。”历史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利用好人口红利,生活水平能上好几个台阶,怎么也要少走几十年的弯路。就不说可以派出一部分人开垦荒地、辅助农忙了,一些平时难以推进的基础建设,都能趁这个机会搞好。
李衔霜:“就说村子里那条路,喊着要修,已经喊了好几年了吧。为什么现在还没修好?”
宋开下意识答道:“大家都忙着自家地里的事,哪儿来的——我知道了!”
李衔霜点点头:“不错。现在这种需要人力的事情就不用愁了。”
“你说的对。”宋开思索道:“可是如果只是修路,恐怕未必能让村里的人心动,毕竟这不是直接关系到生计,而借出去的粮食却是实实在在的粮食。”
“我只是拿修路的事举个例子。劳动力并不只是用在这种事情上,既然是难得的机会,自然要把劳力用在刀刃上。”
今天李衔霜讲的话都是些宋开之前没听过的话,让他感到云里雾里,可是似乎拨开迷雾,能看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更光明的东西。
“要怎么做?”
“抓紧时间想想吧,有什么之前想做但没办法做的事情。”李衔霜转头看他,冲他笑了笑,“现在都有机会完成了。”
毕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粮食才是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