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话没出口,李衔霜就哑了火。
他忽然觉得好笑,摇摇手道:“罢了罢了。”
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更何况他也不是州官。
“怎么回事,买书而已,还想打起来?”一道肃然的声音响起,人群忽然安静。
那人穿一双猩红色软底靴,迈步走过来,看起来不过二十余岁,脾气还有些火爆,走一路训斥一路,“还有你们几个,插什么队?插队更买不着!后边去!”
后面那队人脸红脖子粗,却没敢多说什么,悻悻然收了旗子,转身向后走去。
官员见还剩三人没动,走到他们跟前,刚要训斥,忽然发现有点眼熟。
眯眼端详,忽然脸色微变,道:“……宋开?”
西游的相关出版和联络事宜一直都是宋开在推进的,李衔霜在家里专心写书,没怎么抛头露面过。
那官员看到二人挽着的手,把视线移向李衔霜的脸,盯住他,问的却还是宋开:“难道这位就是……你家那位?”
李衔霜已经做好了摆手说“我不姓吴”的准备,听他这么说,又点头,道:“我是李衔霜。”
“幸会幸会,我姓刘,是书局管事。早就想拜会你了,一直没有机会。”刘管事伸出手,执住李衔霜的手臂,仔细打量一番,笑道:“真是标致。”他指着排得远远的队伍,道:“年纪轻轻就有这成就,很不简单。”
李衔霜:“哪里哪里。”
刘管事仰头,看清了李衔霜所持竹竿上的白布,读了两遍,笑道:“想必过来不容易,快随我进去歇歇脚。”
李衔霜笑了笑,把旗子收了起来。
刘掌事领着三人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书局门前。
这是一栋两层的木质建筑,门口有个不大不小的院子,种着竹子和金桔梗。
在茶桌前坐定,寒暄了几句后,刘管事说道:“今日请你来,为的也不止是让你见证。”
李衔霜:“但说无妨。”
“你这两册书,我都读过了,而且读了好几遍。不夸张地说,是我自识字读书起,看过的最有趣的故事。我虽见识浅薄,但也敢说,你这书定能大火。”
李衔霜喝了口茶,暂未搭话,只听他继续讲下去。
“我与其他州县的书局管事都通过书信,他们的想法与我大差不差。”
李衔霜等一个转折,果然等到了。
“可这里有一个问题,你这书,只在秀州有些名气,想来是因为你提前在此地说过书的缘故,可在其他州县则毫无水花,大家连听都没听说过。”
李衔霜笑道:“是这样的。口耳相传是很慢的。”
“但我们秀州好不容易出这样的一件大好事,不能让风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
李衔霜抬眼看,刘管事年纪不大,不过二十多岁,正是有心气想往上继续爬的年纪。
见对面的人没有说话,刘管事:“你如果有什么条件,可以尽管提,我能争取的一定帮你争取。”
李衔霜本来就没什么想法,说一千道一万,他复述这套书的初衷,不过是想赚第一桶金,到时能做比烧烤摊更赚钱的事业,赚到一定数额之后,这套书的其余收入他是要全部捐出去的。
所以既然如此,刘管事的想法并不能对他造成什么损失,反而对其他人有所裨益。
“没问题。”李衔霜当即答应道:“只不过关于宣传布告,我有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