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鸡还没唱第三遍,往日的村庄此时应当仍在安睡,今日却不同,不少人家都点起了灯,窸窸窣窣地收拾进城的东西。
秀州出了一件大好事。
名角儿汪小霞结束巡演,携着班子回到秀州,要连唱三日庆功。
三个月来,汪家班与书籍同名的戏曲《西游》巡演十六州,场场爆火,一票难求。
西游一炮打响。
最后一站开在京城,连演十场,名动京师,大街小巷争先传诵,声势直入宫中。
传闻第十一天,汪家班奉旨入宫,为当今圣上和妃嫔公主们演了一场,获赏白银百两与十枚东海夜明珠。
白银是俗物,那夜明珠才是稀罕物件,大如鸽蛋,可照得暗室亮如白昼。
圣上却说:“明珠虽贵重,却是难比大圣之火眼金睛啊。”
一时间,洛阳纸贵。
汪家班从京师回秀州,坐着圣上特赐的软轿,一路风光无限。今日他们就要回城,许多人都打算去看热闹,看看这被圣上亲口夸赞的角儿。
宋开也在准备进城,他一早就起床洗漱,准备凑合着吃一顿早饭就去城里。
距离李衔霜最后一封寄到家的信,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有余。
如今戏班也赶回来过年,李衔霜却还没有音信。
隔壁厢房里,宋明和宋青青凑在一起,在窗前偷偷看大哥用热水泡馒头。
宋青青:“咱们需不需要跟大哥一起进城啊?”
宋明:“你还是省省吧,大哥去干嘛的你知道吗,这种时候你还想看热闹?”
宋青青委屈道:“谁说我想看热闹去了,我知道他肯定是去接李衔霜的啊。我也想去接风,怎么就不能去了。”
宋明到底比宋青青大几岁,“要是大哥觉得李衔霜能跟着戏班子回来,你觉得会不带你去吗?”
“不会……可是这都一个多月了,李衔霜信里说了要回来过年,早该回来了。”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大哥才担心啊。”宋明轻轻戳了戳宋青青的脑壳,“他担心还不肯让我们看出来,已经很辛苦了,你就装不知道吧。”
“哦。”宋青青撇了撇嘴。
宋开吃罢早饭,回头一望,四人的屋子里灯都黑着,没有人起床。他这才动作很轻地起身,走出家门。
城中人头攒动,明明是冬天,但道路两旁人挤着人,热气哄哄地扑来,宋开好不容易挤到前面。
他专注地盯着街角。
等了将近一个时辰,人群忽然骚动起来。
“来了来了,人好像到了,我听见声儿了!”“我怎么没看见,哪儿呢?”“……别挤别挤!”
街角传来“噼里啪啦”鞭炮的声响,有两人画着戏里的白脸,各举着一根高高的竹竿走出来,竹竿顶上挂着两串又粗又长的大红鞭炮,一路爆出红色碎屑,喜庆的硝烟味道直冲鼻腔。
人群如同拥挤的浪头,开始不受控地涌动起来,人们都推搡着,想要挤到前排亲眼看看被圣上盛赞的汪小霞。
一顶华丽丽的辇轿被六人抬着,风风光光地当街游来。
一只纤纤细手掀开辇轿的软帘,那容颜只露出来一瞬,人群中就爆发出欢呼。
汪小霞放下帘子,对外面万人空巷的景象十分满意,勾起唇角,轻轻拍了拍手,道:“撒吧。”
话音刚落,就有人唱道:
“撒——发糖咯——”
唱戏的人嗓子高亢亮堂,刷的撕开空气,向后传去。后面的戏子们早就准备好了,手揣进鼓鼓囊囊的布袋里,扬臂把糖块高高地撒出去,各色糖块散花般落入人群。
车队前头,站着一个唇红齿白的小生,手持铜锣,他“铛”的一声敲响铜锣,扬声道:“汪家班谨祝诸位,大吉大利,万事亨通——”
老百姓就喜爱讨这个彩头,都抢着去捡糖。
“哇,这是牛乳糖呢!”“我这个是花生糖!”
糖果都是从京城带回来的,包装精致,口味也多,是小孩子们平时吃不上的美味,此时他们比过年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