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拥有了一个女儿,张琴的脸上再度绽开了笑容,但她并没有把这个女儿当做一个全新的孩子来爱护,而是当做了大女儿的替身,她抱着这个新生的小女儿,喊着大女儿的名字“玫玫”,一喊就是七年。
由于江州人有把未出嫁的女儿喊作“妹妹”的习惯,江州口音下“妹”和“玫”的发音又很相似,导致盛博瀚并没有听出问题,甚至觉得那会儿妻子喊大女儿“玫玫”,喊的也不是大女儿的名字,而是江州人惯用的昵称“妹妹”。
对于走失的大女儿,做父亲的自然痛心,但对于小女儿,他也一样爱护,张琴又把小女儿当做了大女儿的替身,只管对她千般宠爱,诗云就这么在双方的娇疼下长大,童年无忧无虑,可以说是在蜜罐子里度过的。
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她七岁那一年。
诗云七岁那年,走失了八年的盛如玫有了消息,当年她被张琴落在大街上后的确被人拐卖了,被卖到了谷州的一个山区里,当地一户农家买下的,为了给自己的智障儿子当童养媳。
盛如玫走失时已经开始记事,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不是这些心眼蔫坏的农民,哭闹过几回,被狠狠打过之后乖了,但心里一直存着逃跑的念头,终于在12岁那年,一对商人父子进山采购,她找到机会向那对父子求救,这才逃出生天,被救离了山村。
这件事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诗云永远记得那天晚上,她吃完晚饭,被母亲抱着坐在膝盖上看电视,看到一条转播的新闻,母亲忽然情绪大变,激动地从沙发上站起来,连她被摔落在地都不顾,喜极而泣地给父亲打电话。
血缘亲情真的很神奇,当时的盛如玫在山村待了八年,被生活的苦难折磨得又黑又瘦,外貌上一点也看不出父母的影子,但张琴就是在电视镜头前看到她的第一眼时就确定了,这是她走失的大女儿。
经过亲子鉴定确认无误,盛如玫回到了阔别八年的家中,而诗云也第一次见到了她的亲生姐姐。
为了不刺激到妻子,小女儿出生之后,全家人就没有再提起过当年走失的大女儿,张琴把小女儿当成大女儿养,自然也不会去细想这个问题,所以诗云长到7岁,是完全不知道她还有这么个姐姐的。
面对全家人抱着黑瘦小女孩痛哭的场面,她感到一阵疑惑,不知道长辈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盛博瀚让她叫姐姐,她也顺着叫了,只是心里还是没有实感,晕晕乎乎的。
但从此之后,张琴对她的态度就变了。
或许是为了补偿大女儿那些年月的失去,又或许是大女儿被找回,她的精神终于清醒了,明白了小女儿不是大女儿的替身,她对诗云的态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冷淡起来,把满腔关爱放到了大女儿的身上,比之前七年对诗云的呵护还要更加溺爱,仿佛要把这些年错过的爱都弥补回来。
小孩子最能体会到大人的态度改变,诗云自然察觉到了母亲的转变,发现妈妈的爱正在被陌生的姐姐抢走,她开始任性哭闹,想就此把母亲的注意力重新拉回来,但母亲回应给她的永远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漠视和不耐烦。
终于有一次,母亲给姐姐削苹果,嘘寒问暖,而她孤零零地坐在一边看着,内心积郁的痛苦不满爆发,上前打翻了母亲递给姐姐的苹果,被母亲反手甩了一耳光之后,她才彻底绝望。
那个时候,她跪坐在地上,脸颊是火辣辣的疼痛,手心也在打翻苹果时被水果刀划伤了,破皮出着血。但张琴却毫无所觉,只哄着被吓到的大女儿,她怔怔地看了很久,直到刘嫂过来把她从地上扶起,发现她手上的伤口给她止血擦药,张琴都没有转过头来看她一眼。
盛博瀚得知此事后和张琴谈了很久,之后张琴收敛了一点,没有那么过分地漠视诗云了,也给她道了歉,但对大女儿的偏爱还在继续。
不过诗云已经明白了自己和姐姐在母亲心中的份量孰轻孰重,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做,妈妈的爱都回不来了,不再像之前那样哭闹,开始变得沉默起来。
……
“小姐,到了。”
司机的声音让诗云回过神,她朝外看了一眼,新京中学的校门标语赫然在目,就下了车,谢绝司机的帮助,一个人拎着行李箱走进校门,根据入口处的指示牌来到布告栏前,查看自己的班级宿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