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为如此,江湖上许许多多豪杰,乃至一些平民百姓,依然坚信孤梅是清清白白的,官府要拆迁听梅轩之际,纷纷出来抗议,围堵在听梅轩门前,阻挠着官员的动作。
说法是:一日不见能证明这一切的档案,一日不得拆这听梅轩。
“孤梅是清白的,你们不能冤死了她之后还拆她的屋子!”
“我们那么多人的女神死了,给我们留个念想也不过分吧!?”
“……”
所以,最后官府无奈之下也只是封锁了整个听梅轩,而后丢空不管了,这么多年来,就算是新上任的官员也没有去动这听梅轩的想法。
天边的阳光落下来了,我们坐在一家客栈的窗边上,看着天色渐浓。
听罢这听梅轩的事情,我不由地感叹了一句,原来这就是大师兄所说的,孤梅眉心那点黑色梅花印在了人们心上的意思。
“她一定很好看。”和焕托着腮,看着天边掠过的飞雁。
“就算是陌生人都会为她站出来保护听梅轩不被拆迁,我想,黄台前辈又怎么会忍心下手呢?”我说。
而后,和焕转过身来,看着我的眼睛,双方眼里都明确了一个想法:等入夜了,我们去听梅轩看看吧。
待到子夜之时,我们换上了一身易于行动的轻便衣服,带上了火折子就出去了。
这时候,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分,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店铺也全关上了门,一路走过去,也看不见有哪户人家还亮着灯火的。
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听梅轩,时过境迁,这座算不上大的建筑物在周围的建筑群里显得古旧落伍,墙外也有些剥落了,只有从里面庭院伸出来的几枝梅花看着还似是崭新的,虽已过了开花的季节,却还是给这人去楼空的地方添上了点生气。
大门是朱漆的,没有褪色,只是上面张贴着的“封”字大长条,已经泛着黄了。
门外,两个穿着官家衣裳的人正酣睡着。
为了不惊动到别人,我退开两步,估量着这院墙的高度。
没等我估量完毕,和焕便拉住了我的手,接着一个轻功,轻盈地落在了里面的庭院。
之后,我们各自行动,分头去寻觅还留在听梅轩里的痕迹。
直到我误打误撞找到了孤梅的房间,心里就有种强烈的预感告诉我里面肯定会有什么线索,就找上和焕,一起到里面去看看。
一推开门,就是一阵漫起的灰尘,呛人得很。待到尘埃散了不少,我才看得清里面的布置:
一张桌案,上面封尘的烛台,旁边一张雕花的床,一个书柜,地上一张铺了一层厚尘的地毯。
为了不呛着和焕,我先扫了下铺满尘埃的家具,不到一会儿,满袖子的灰。
和焕进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那书柜,一本一本书地拿下来,翻开看看,她说她刚刚找过孤梅的藏书库,没找着档案,不知道这里会不会有。
于是,我也帮忙去看看这一柜子的书本,但最后发现这些不过是一些谈说琴艺、曲艺之类的书,翻开来看,甚至上面还有孤梅的笔记,可见只是孤梅平时所看的书本而已,而对于暗杀行动交易的档案,根本就没有踪影。
“会不会,是他们真的误会了她?”我都不禁疑惑了起来。
和焕也看向我,疑惑地摇摇头。
“我们明天去看看官衙关于听梅轩的档案吧?”我说。
“嗯。”
不过,我们还是仔细地把这房间翻找了一遍,最后,我在那张桌案下边的抽屉里,发现了一个小锦盒,长方形的小黑盒子。
它还上着锁,锁上锈迹点点。
出于好奇,我稍稍用力破开了这道锁——一支檀木簪静静地躺在里边,端部嵌入一颗一颗细小的朱红珠子,拼砌起来宛如一朵一朵绽开的梅花。
黄台送的那支。
我几乎差点跌坐在地上,惊得和焕也凑过来一看,倏地,我看见了她眼里闪烁的泪光。
“青砚,我相信了,这个故事一定还有另一个真相。”
第二天清晨时分,我们直奔当地的官衙,和官员们沟通一番后,给了几锭银子,他们允了我们去查看当年听梅轩的案件记录。
和焕的思考方式和我大抵一致:
从故事里听得出来孤梅做事决绝,当断则断,当年把黄台逐出听梅轩时不听他过多的解释,把他送给自己的簪子往地上一掷,也意味着从此一刀两断。
但是,秉着这种果断决绝作风的她,竟把这支簪子珍重地放好了,这不禁让我去想当年其实是不是还有什么内幕。
孤梅,当代一代人心里的白月光,这般的人物本就该是众星捧月的,身边从来就不会缺追求者,而那时候的黄台不过是个捕快,知道了他的卧底身份后,孤梅和他一刀两断,却又把扔到地上的发簪再捡起来,珍而重之地收藏好。
这不应当,孤梅应是有自己的傲气的。
倘若黄台是带着彻查听梅轩的任务,有意拜师接近孤梅,进而利用这份师徒感情深入听梅轩调查,把他们的行动泄露给官府,里应外合……由始至终只是个计划,不过是一个欺骗感情的人,那样的话,孤梅在和他断绝后,以她那份高傲,完全可以不再理会关于他的任何事物。
所以,黄台不是那般欺骗感情的人,而孤梅最后把这红梅簪再捡起来收好,她应是也知道了这个“内幕”。
那么,这个内幕到底是什么?
我们仔细地翻看着官衙里的案件记录,案件大致上和在冬雪镇上打听而来的差不多,当年官府听闻有暗杀组织后就介入调查了,怀疑目标就是听梅轩,派了不少人员去观察打听,可无奈一直捉不到把柄。
我翻查了几遍派过去的官员名单,并没有“黄台”的痕迹。
所以,当年黄台并不是官府派过去的卧底吧?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再细细翻看好几遍这个案件,当中没有记录黄台在听梅轩的卧底行动,故事里提到的年初官府巡查事件里,派出去行动的名单里也并没有黄台。
那么说,黄台根本就没有参与这个事件吧?等等……他们在搜查听梅轩的期间,黄台去做什么了?
我忽地就有了疑惑,又翻看了这年初事件一遍。
“巡抚大人所言,听梅轩里肯定有写着与金主交易的记录档案,找到这些档案就能将听梅轩定罪……十几个官差搜遍了听梅轩,最后一无所获,寻不到巡抚大人所指的档案记录……”我喃喃着,这个档案记录,就是后来他们查封听梅轩时,结案所需的确凿证据吧,可是年初时查不到,结案前也找不到。
我想到了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官府无中生有,听梅轩根本就不是那暗杀组织。
第二种,就是有人在官府来搜查的时候悄悄把档案带走了。
先不说第一种,根据第二种情况来看,若是年初那会儿官府来人搜查听梅轩,那肯定会有人封锁听梅轩,在那段时间,听梅轩里的人是无法出入的。
那么,要悄无声息地带走这些档案的话——就只能是黄台所为了。
黄台本身就是个捕快,有捕快的衣裳,当天穿着这捕快衣,就可以混入前来搜查听梅轩的官差队伍里,这样的话,他拿着那些档案,混入官差队伍,再趁机溜出去,是合理可行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黄台还是站在孤梅这边的。
那么,听梅轩的人落网那一桩事又作何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