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璟文道:“叫若若姐姐便可。”
小男孩喊道:“若若姐姐,你是不是救我们的龙女。”
星若抱歉地笑笑,道:“我不记得这里。应该不是我吧。”
老者拉着小男孩的手,对男女老少道:“请客人与我们一起用顿晚饭。”
一位妇人走上前来,体型结实,面容憨实,手里还握着一块汗巾,笑盈盈地道:“坊主,他们三个看着年轻力壮,能不能让他们到厨房里去搭把手。”
星若爽快地答应了。
一行人越往里走,发现同济坊的房屋有些老旧,但都被妥善修缮过,看起来古色古香。
三五成群的老人家在墙角摇着蒲扇,晒着太阳小憩。在后面的书房里,朗朗读书声响起,稚童们在弄堂中跑来跑去,追逐嬉闹着。
老者介绍道:“我们同济坊,已经有八百年了,一直延续至今。京都中的孤寡老人和弃儿都有了容身之所。”
芷璇问道:“这要花费不少银钱吧。”
老者点头,道:“是龙女的善心,成立同济坊,让天下的苦命人有个容身之地。我们的皇帝也年年拨来银两,时时派工匠医者前来,同济坊才能屹立不倒,有如今的规模。”
星若用手肘碰了下修璟文,压低声音道:“你真是个好皇帝。”
修璟文捂着悸动的胸口,眼睛明亮如星,儒雅的面庞带着些羞怯,嘴角上扬,带着可爱的小骄傲。
这八百年的孤独和煎熬,仿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抚慰。
他是一位好皇帝。
天佑国的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京都里再也没有逃难而来的流民和无家可归的孤儿。
在刚成为山鬼的那些日子里,需要吸食生人的精血过日子,人不人鬼不鬼,他也想过结束自己可悲的生命。
可是他放不下天佑国的百姓,更加不愿意违背星若的嘱托。
老者指着后面的书房道:“这里是同济坊的未来和希望······”
他的话还没说完,妇人已经火急火燎地赶过来,打断他道:“坊主快别絮叨了,让他们去后厨干活去。刚运来了五车米,今天真是要累死了。”
妇人催促道:“别愣着了,快走吧,这百来口人等着吃饭呢。”
芷璇一听,马上脚底抹油,就要开溜。
星若拦着芷璇,爽利道:“走吧。”
妇人在前面带路,介绍道:“你们可以叫我牛嫂。一会儿分派活后,大家动作快点,不然晚饭就耽误了。”
供百来号人吃喝的厨房,竟然只有六个人忙活,还有三个人是临时捉来的。
望着厨房外堆成山的白菜和萝卜,白菜叶上还有虫眼儿,萝卜上带着湿乎乎的泥巴。
牛嫂催促道:“快洗,洗菜是你的活。”
芷璇咽了下口水,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昏倒了。
她哪里见过这场面啊。
牛嫂把星若拉到厨房里的白案前,指着一人高的面粉,道:“和面会吧。蒸馒头会吧。这是你的活。”
星若拉着牛嫂结实的手臂,道:“我不会。我会扛大米,让我和修璟文换一下吧。”
牛嫂神经病般望着星若,双手掐腰,很是看不上现在的年轻人。
一个个吃不了苦,就知道偷奸耍滑。
星若保证道:“我有的是力气。”
修璟文虽然是山鬼,活了八百多年,可养尊处优的日子过惯了,实在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一个米袋子将他压地头晕眼花,脸涨地通红,双腿颤颤,脚步怎么都迈不出去,眼看就要摔跤。
牛嫂挖苦道:“都是当少爷小姐的命,何苦到同济坊受罪。”
她站在修璟文身边,将米袋子抗在肩上,刚走出去没两步,感觉肩上一轻,米袋子被星若提起来了。
星若走到马车前,道:“也不是很沉,我一手提一包,很轻松。”
牛嫂刚直起腰,就看到星若麻利地将两袋米送到库房,再次折返,又提起两袋走了,连口粗气都不喘一下。
她有的是力气,原来是真的!
不到半柱香,米袋全都入库房。
老天爷,这速度真神了。
修璟文还来不及吃惊,就被送到了厨房里的白案边,跟着牛嫂学习如何蒸馒头。
星若眼巴巴地看着,修璟文一张脸上全都是面粉,就像是个雪娃娃。
时间紧任务重,星若也参与到揉面中来,一点都不惜着力气,面团快速成形,牛嫂看地眉开眼笑。
要是都有星若这一把力气,后厨的活儿就好干了。
“开饭喽。”
牛嫂的大嗓门一吆喝,长桌宴正是开席。
一大盆馒头放在星若的面前,牛嫂十分客气道:“姑娘多吃点。”
修璟文一出现,脸上挂着面粉,眼神有些涣散,拿着筷子的手都在颤抖。
真是累惨了。
蒸馒头比批阅奏章累多了。
老者拉过牛嫂,慌乱地问道:“这人怎么了?”
牛嫂不以为然,道:“一个大男人,干活不如个小姑娘。我要是他,都不好意思吃饭。”
老者连忙捂住她的嘴,悲愤道:“你啊,闯祸了。”
牛嫂拿过一个馒头,递给他,翻了个白眼道:“吃同济坊的饭,干些活怎么了。”
老者焦急地站起来,走到修璟文面前,目光中全是担忧,颤抖着双唇,眼看就要下跪请罪。
修璟文连忙拉住老者,道:“坊主,同济坊缺人手,我以后会多来帮忙的。”
修璟文扶着老者坐回主位,安抚地拍着他的肩膀。
“今天的馒头好好吃啊。”
男女老少都好好尝了下,纷纷点头称是。
“好劲道。”
“对,有嚼劲。”
牛嫂站起来,道:“大家听我说,今天的馒头,只是我牛嫂教的,是他们两个人动手制作的。这小丫头是个能干活的,手脚麻利地不得了。”
星若双手捧着小脸,不好意思地望着修璟文。
芷璇也尝了尝馒头,勉强还算能入口,哪有那么好吃。
等到三人离开同济坊时,牛嫂专门送出来,叮嘱星若一定要经常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