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这方的人还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明明是他们受了委屈,这种时刻定然要站在自家圣女身后,不管什么她做何决定,他们都坚定不移地支持。
其他人表现还算正常,只颜朗如同狗见到骨头,知道卿月是为了他才发脾气跟镇北王较真,心里美滋滋,看向卿月的眼神都快亮成闪电了。
若非不合时宜,他都想扑过去,抱着未婚妻亲亲抱抱举高高。
熊老将军凝眉面露不悦,裴昭的贴身护卫全程低头,试图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生怕主子发怒殃及池鱼。
多年的相处,他们对裴昭有一定的了解,却不是完全了解,毕竟在此之前没见过胆大包天敢当面指责王爷的人。
王爷或许不会对苗疆的圣女如何,但心中应该不会太愉快,上位者的脸面可不是那么好撕的。
“姑娘言之有理,是本王欠缺考虑了。”
裴昭神色不变,拎起茶壶亲自给卿月倒了一杯,顺便将众人多变的反应尽收眼底。
他微微勾起了唇角,温声道:“喝口茶消消气,请。”
卿月此刻的眼神沉静无波,与裴昭无声较量好一会儿才道了声谢,端起茶盏很给面子地喝了一口,这事算揭过去了。
有理可争三分,堂堂王爷愿意低头实属难得,见好就收的道理她还是懂的。
书房内的气氛因一杯茶再度活络,众人皆松了一口气,回归关于蒙国的话题。
蒙国大乱一场,先王一族已经翻不出什么风浪,呈现百家竞争的场面,加之各家各族实力相当,很难决出胜负。
这种变化之下,留给蒙国的结局无非两种。
其一是分裂,谁也不服谁,却谁也奈何不了谁,各方盘踞一地,自立为王,互相制衡,互相防备。
此结局能够很好的保存整体实力,却因为阵营不同弱化对外战力,可一旦有了共同目标,比如劫掠邕国的百姓和物资,他们极大可能会联手对外,也是不容小觑的劲敌。
其二是统一,经过多次联合分裂再联合,决出最终胜利者,登上王位,一统蒙国大大小小的势力和部落。
这个结局看似是新王赢了,实则到手的国家千疮百孔,兵力战力的损耗不可估量,长期的战争也让国内物资大量消耗,民不聊生。
不管从国家实力亦或是民生保障考虑,都是天崩开局。
对外有邕国、齐国两个强劲的外患,对内是亟待恢复的国力民生,强取豪夺明显落实不了,只能苟着慢慢来,想要重创蒙国的实力辉煌,少说也要十年。
一通分析下来,显然是第二种更符合邕国开战的目的。
裴昭食指轻叩桌面,将目光转向一直没说话的赵崇枫身上。
他们都是亲王品阶,从年纪和实权方面来看,显然裴昭更胜一筹,他是长辈,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臣猛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考察一下赵崇枫的能力,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裴家历代只忠于帝王,是绝对的忠君党,不管将来谁登上那个位置,对他的影响都不大。
然帝王心性难以捉摸,庆元帝多疑却不自负,该放手就放手,知道裴家满门忠烈可信赖,即便手握重兵也未曾怀疑过什么,这么多年来,仅这次插手了北境的战事。
裴昭对当今圣上还是很认可的,只是赵崇枫是已故贤妃娘娘的儿子,贤妃出自萧家,同样是武将世家出身,同样手握兵权,面对同一个帝王,萧、裴两家却是不一样的结局。
那一年,萧家军大败、萧家养子通敌叛国、贤妃自缢宫中请圣上彻查,一条又一条消息传到北境,真假还不知道就已经震惊全国,令人唏嘘。
两家一南一北,几乎没什么交集,裴昭那时候还年轻,管着一摊子事自顾不暇,根本没空去深究真相到底为何?
十年过去未见翻案,传说中叛逃的萧家养子也没抓到,连这位萧家外孙都没有什么异常,萧家和萧家军仿佛被所有人遗忘了。
裴昭的心思千回百转,目光在赵崇枫身上停留太久,在场之人都以为有什么问题,纷纷朝赵崇枫投去疑惑的目光。
“王叔可是有话要和我说?”赵崇枫被大家伙热辣的目光看得浑身不自在,腰背都不禁挺直了些。
他打心里害怕裴昭,并非对方多凶悍,而是弱势一方对强者的敬畏。
裴昭闻言也没否认,点了点头,说道:“没大事,稍后你留下,我有些话要问你。”
赵崇枫:“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裴昭对赵崇枫的印象还不错,生于富贵窝却不娇气,武功平平却有直面危险的勇气,出身高贵却没有狗眼看人低的坏毛病,能够放低身段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这是许多高门子弟所没有的品质。
赵崇枫北境之行是自荐,存了什么打算裴昭心中有数,只是萧家的案子悬而未决,贤妃的死在年幼的赵崇枫心中一定有很大的影响,他如何想又会如何做,于裴昭而言始终是个变数,忽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