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阳县虽是一个小县城,但是格外崇文重道,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将孩子送去学堂。
历朝历代县内学堂众多,田弄溪的二叔田农乐,之前就在一所学堂教书。
这些年县内学堂有了减少的趋势,倒也不是因为好学之风消弭,而是因为若水书院一家独大。
若水书院本是前朝一个出不起去京科考路费的穷举子所建,几十年间,培养了不少朝廷的肱骨之臣,久而久之,成了江南地带赫赫有名的学堂。
申时,正是若水书院下学的时辰。
田弄溪事先打听了,若水书院共有学子四百人,除去年纪过大的一百余人,其余人皆要参与每三月一次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文、武、仪表,而仪表当中身材又占绝对比重。
因此,上进点的学生,一年下来都不会允许自己多吃一滴油。
如今离新学期的第一次考核还有不足一月时间,临时抱佛脚的学生也已急了起来。
田弄溪早早备好了六十份餐食,用竹筒装着,塞进严实的木箱子里,还加了了厚厚一层干草保温。
若水书院的学子下学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往日冷清的书院门口多了一个小摊子,摊主是一个笑眯眯的小姑娘,看上去年纪不大,穿着一身素净的布衣,袖口被豪放地挽到小臂处,干练十足。
摊子不大,靠右的地方摆了个合得严严实实的木箱。
一块并不规整的木牌子上,被一笔一画刻得满满当当,右下角还刻了个生动的鸡腿。
此外并没有什么了,但却有一股莫名的香味,勾得人不由自主地咽口水。
约莫又是什么不知情况的小商小贩,将摊子开到了书院门口。
这段时间需节食,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只是视线在摊前停留了片刻,步伐并未停留。
“还吃,你想被夫子责吗?”
“别看啦,我们说好今天不进点滴的。”
越来越多学子走出来,但没有一个人在此停留。
眼看人流量变多,出来的学子多到要把书院门跨塌,田弄溪看准时机,吆喝起来。
“来一来,看一看啦,好吃不胖的健康餐,专为若水学子打造!”
“免费试吃!免费试吃!不好吃不要钱!发胖不要钱!”
或许是她长得让人亲近,不多时就有三三两两的学子犹疑走近。
田弄溪毫不费力地打开木箱,从最上层取出了一份被分好的餐食。
又备好木筷,递给周围跃跃欲试的人。
一个离得最近的学子接过筷子,试探性地尝了口,在身边人期待的目光下开口:“还不错。”是食材最本身的味道,清甜可口又不失美味。
“可——坊间传闻美食催人发福。”他板起脸,不信任地问,“你怎么敢保证吃了你的东西我们不会发胖?”
不发胖的秘诀是少油少盐少糖,好吃的秘诀是秘制调料。
这是瑞阳县人烹饪最缺少的东西。
可田弄溪怎么会说这些?
她只是弯了弯眼角,信心满满地说:“要是吃胖了,你自然可以去衙门告我。”
“王兄,不如我们——”他身边的学子看清木板上刻的字,指了指,压低声音问。
木板上标好了价格:
一荤三素一份十文两份十八文
两荤三素(带鸡腿)一份十六文两份二十五文
倒也不算贵,二人对视一眼,一拍即合。
“正好省下时间温书。”
“自带饭盒便宜三文,提前一天拿给我就可以。”田弄溪从木箱中取出二人点的两荤三素,笑眼弯弯。
有了这个开门红,她的生意水涨船高,昨日在临卿阁遇见的姑娘也来捧场,买了两份一荤三素带回去。
田弄溪被人群包围,再次看见打在木牌上的阳光时已过了半柱香的时间。
偶尔还有学子来问,但六十份餐食已经全都卖出去了,他们只好叹着气离开。
田弄溪理着空荡荡的木箱,将赚的钱都放入荷包,脑内还在出神地默算今日赚到的钱的总数。
不多时,冰冷的机械女声和她脑内的数字重合:“入账六百八十五文。”
田弄溪长舒一口气,看着金灿灿的阳光,笑意几乎藏不住。
今日赚的钱虽然和两千万两黄金比起来九牛一毛,但好歹比单纯种菜卖菜多多了。
趁这段时间多攒点钱,到时候买下几亩良田,再给各大酒楼供供菜,日子岂不美哉?
今日只是试水,因此准备的食物并不多。
她正在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准备多少时,突然在书院门口看见熟悉的身影。
那人一身青衫看上去普普通通,手上闪烁的玉扳指却透露出此人非富即贵的身份。
略一思索,田弄溪抛下摊子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