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当高肇回眸的那刻,太子又重新戴上了那张假笑着的面具,一口一声舅父叫得亲热,直迷人心眼
“陛下,已准许了彭城王一同南下,监国之职,并交与任城王元澄”
“这是好事,六皇叔文武双全,得此良将陛下更如如虎添翼,直捣黄龙指日可待”
“先不论任城王之父只是陛下曾祖父之子,与中枢的几位亲王不能相提并论,可,恪儿,你可知那元澄的王妃,姓”
“冯”
“乃冯太师第七女”
世上诸如渭阳君冯令灿那般高傲不认命者终是少数,何况她不仅是太师之女,更是文帝姑姑唯一的遗女,还有一张与文明太后有几分神似的脸,婚姻之事,但凡她不松口,旁人根本劝不动(也不敢逼)
但下面几位年岁相近的姊妹呢,冯氏眼看着江河日下,她们又失去爵位依傍只能仰人鼻息,自然一个萝卜一个坑,赐给了那些宗室郡王
长兄再亲厚终究隔了一层,更何况冯家还是那个家庭氛围,自顾自,鸟各飞
及笄纳吉等都是汉家的传统,鲜卑人成熟得很早,文帝现在才三十五不到,二公主元嫣就已经十八九了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落入政敌渤海高氏眼中,都是最见不得的“抬举”之举
再抬举干脆子承父职,将南平公一步封为太师得了
“而且南平公这次也随大军南下,陛下甚至还给他像模像样封了个‘将军’,车骑大将军,位列上卿,正二品呐”
高氏只有元恪母妃作挡箭牌,冯氏却有三者,太后太师皇后,文帝即位时只有五岁,说是太师为父,太后为母一手拉扯大也不为过
哦,外加还有个“挚爱”,冯后
南平公只要坐那不说话,可怜巴巴得望向文帝继而用袖子擦擦泪,再忆忆往昔岁月,后者再怎么心硬,都会分他一块肉吃
冰冷的权与利之下,也总有些重要的情与义
“而舅父的人,却无一者得以重用”
元恪看着高肇“欲说还休”的脸,很主动为他补了下文
“不过无妨,无论陇西李还是范阳卢,都是孤的人”
“呵呵”
啪,挑拨离间牌
司徒眸光一暗
“无亲无挂的,世族都是些趋利避害的家伙,恪儿啊,他们既然能毫无顾忌舍了元庶人这张牌将来,不一定不会把刀锋对准你呐”
“只有舅父和你,血溶于水,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这就是司徒和太子的思想觉悟不同了——在元恪看来,利益的关系反而比所谓亲情更加可靠,毕竟李仆射李世子都真帮他除掉了废太子元恂
不像高家,人菜瘾大,一个子半个兵都拿不出还一个劲问他要钱要权
与虎谋皮也好过与猪当队友
“诸亲王如此位高权重,到时恪儿登基,不好办呐”
啪,最后一张,利诱牌
“父皇正值壮年,舅父说这事为时尚早了些吧”
“我看未必”
!?
元恪眼神刷得就锐利了,这话要是传到文帝耳中,高氏一族人的脑袋估计都不够他砍
“容娘以前跟舅父说,陛下素有头疾,近年来也愈加频发了”
“......”
啊哈,实在妙哉
“恪儿,到时世族顾命亲王辅政,不好办呐”
“舅父,所言极是”
是啊,元恪是该考虑下以后了,他与文帝的父子情实则比元恂还要淡薄,何况中间还隔着弑母的,血海深仇
“宗室亲王,以咸阳王元禧与彭城王元勰为上”
“还有将来,孤的皇弟们”
好舅父,请一个都别放过哦
!?
高肇一滞,但转眸看着元恪带笑的无害面庞,终认为是自己多了心
元恪素有温良之美名,不是吗
“虽说陇西李是我们的人,但李仆射如此高功,又是太保又是开国侯的,范阳卢亦是拥兵甚重百年累贵,将来啊,恐生祸端呐”
当小儿跟你说尿床时,他实则已经尿了一裤兜了,先斩后奏,巴适(舒服趁手)得紧
“仆射是该,安享晚年了”
元恪还在笑
“至于他家世子,舅父不必多虑,孤自有安排”
“是,世族阀阅一时也动不得,他们不过给块肉就能安生的家伙,只是冯氏——”
“这不还有孤的好皇姑吗,彭城公主,陈留,长公主”
“也是,兔死狗烹”
高肇大笑三声,忍不住用力拍了拍元恪的肩,心叹真是好一个甥类舅
银袍少年依是扬着唇角,殊不知连舅父的那份,他都已在心里为其设完了终局
“咸阳王和彭城王,恪儿觉得,哪个更容易——”
弄死
“六皇叔与陇西李是姻亲,孤是重情义之人”
而高肇是柿子爱挑软的捏的那个,不过,无妨,反正只要太子听话就够了,先斩后奏,也不知他给冯氏埋下的局,成功了没有
最好真死了,毕竟凭李卢两家护犊子的脾性也尽够冯氏喝一壶的,长乐冯氏,如果能再多一位庶人,想想就叫人开心
“那,恪儿晚膳还来吗”
“不了,孤还得承陛下之命去洛阳侯府一趟,好,舅,父”
可别叫朕失望啊
执棋者亦是棋局中人,背刺者终遭背刺
无所谓,至高无上的荣耀终将向天子臣服,元恪会站在最高的位置上织起蛛网,戏弄众生
元宏,拓跋宏,怪就怪你当初,看走了眼吧
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
“司徒竟如此......简直,僭越”
洛阳候府,家主于烈握着酒盏看着中心不止的波纹,嗤笑出声
“是啊”
微醺,元恪撑着头,少年脸上是单纯的苦恼
“顺娘是您的侄女,将来就是太子妃皇后,于氏便是孤的丈家,咱们又都是鲜卑人,可舅父......”
“嘁,一个逃过来的夷族,这大魏还轮不到这孙贼说数!”
“可司徒,终究是孤的舅父啊”
“殿下是个好孩子,重情义又心肠软,别担心,老夫定会替殿下出了这口恶气!不过到时,还望殿下,好好待顺娘”
“侯爷言重了,孤与于氏”
“自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