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然不用争,你都已经替他们争了,他们只要坐着吃就好。我喂的鸡,他们俩凭什么吃?”
父亲似乎越发生气,扬起蒲扇大的巴掌就要扇她,“你还敢顶嘴!”
姜味一咬牙,低头抱起桌上装鸡的大盆就朝门外跑去,她两只腿跑得飞快,趴在桌下啃骨头的小黑一溜烟就跟着她跑了。
父亲想要追上,却被母亲拦住了,
“当家的,她还是个孩子,你别和她计较。”
“就是你,没有管教好女儿,把她养成争强好胜的泼辣性格,村里的女孩子谁不是温柔乖巧的,谁和她一样,我看她以后怎么嫁得出去。”
习惯于等待父亲把鸡腿夹给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此时望着空空如也的饭桌,一脸呆滞。
姜味抱着盆跑了好远,确保父亲不会追上来之后,才躲在小溪边啃完了鸡腿和鸡爪。
你不让我吃,我非要吃,我不仅自己吃,我还让你们都吃不到。
她噗噗噗把骨头吐到地上,骨头立马就被紧随其后的小黑吃掉了,吃完了之后小黑一直摇着尾巴用嘴拱她的手,姜味揉了揉它的脑袋,
“你也觉得我做得对,是不是?”
“汪!”
姜味直到晚上才偷偷溜回家,母亲给她开了家门,望着母亲关切的眼神,姜味撇过头去,语气生硬,“我没给你留鸡腿,我全都吃完了,你也没给我争鸡腿。”
母亲愣了一下,握着门的手指不自然地扣紧,指节泛白,一会儿,她又恢复了温柔的笑,“没关系,只要你吃了,妈妈就开心。”
姜味古怪地看了她一眼,哪有人不为自己考虑的,这还是人吗?
一大早父亲想要教训女儿的时候,却发现女儿不仅早早就去上学了,而且家里的活什么都没干,不止这一天,往后的日子里,姜味再也不干活了。
父亲打了也骂了,但她就是不干活,甚至有时候他还没开打姜味就跑出去了,还溜回来偷家里的饭菜吃,父亲实在拿她没办法,只能自己干这些活,不然孩子她妈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吃不上热饭、穿不上干净的衣服。
他也不可能真把孩子打死,毕竟女孩子养到十五岁嫁出去就能换来一大笔彩礼,老子好不容易把她养到14岁,现在把人打跑了,不是就亏了吗?
哥哥和弟弟也在学堂里堵过姜味,但姜味带着狗跑得比谁都快,他们又不可能当着老师的面打人,只能作罢。他们后来发动全村的孩子都不和姜味玩,孤立她,想要逼她低头,但姜味根本不在乎。
而且她发现不用干活之后,日子比以前快活多了,她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可以看书学习、可以下河捞鱼、可以上山抓鸟,没了父亲和兄弟的拖累,她发现这样的生活挺美好的。
甚至,她的学业水平也水涨船高,连着好几次考试都有很大进步,最近的一次小考,还拿了第一。以前动辄对她冷嘲热讽的夫子先生们,都开始对她另眼相看。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半年有余,在一个冬日,姜味坐在炭盆前看书之时。
村里一个大婶笑着进了姜家的门,这大婶是村里有名的媒婆,姜味皱紧了眉头,心里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哎呦,姜大嫂,咱家特意来恭喜你的,你们家今天可是双喜临门啊!”
姜妈妈端了把板凳,让大婶坐在炭盆前,问她:“这话怎么说?”
大婶瞥了眼旁边的姜味,然后毫不客气地从桌上盆里拿了把煮花生,一边吃一边说:“镇学发通知了,说村里每家都有一个孩子可以去镇上读书。”
“哎哟,这是好事啊!”姜妈妈也喜上眉梢,把桌上的煮花生拿到大婶前面,“您吃您吃!”
她接着问:“不知道这第二件好事是什么?”
“村东头有个小子找我向你们家闺女提亲哩,我听说这小子平常就和你们家两儿子玩得好,肯定是在学堂里就瞧上了。多好的一门亲事啊,两小无猜,他们家兄弟也多一大家子人可热闹了,你闺女嫁过去肯定不会吃亏的。”
姜味冷笑一声,心里的坠着的石头落了地,此时已经知道大婶是为了婚事而来,她反而不慌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