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中间花园的四周,都由宽窄不样的走道连通着,南北两面的宽一些,东西两边的窄一点。房间、花园、走道,整个小院布局非常紧凑,十分的整装,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系统,既有“世外桃园”的感觉和氛围,又似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这几天他们局在编写《兰原“两高一优”农业典型材料汇编》一书。在前几天召开的全局场站长会议上,坚学达局长已安排局属几个单位下乡收集整理。县农技服务中心,县畜牧站,县种子公司,县经管站,县经作站,县农机管理站等单位都有任务。参加汇编工作的局属各单位安排人员下到乡村,主要征对农业方面的,找乡村撰写和以前不久总结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许多是乡村上报过,会议文件上用过,宣传报道过的典型材料,还有些是通过乡村农口干部们知道一些情况的,没有现成的材料,就进了农科户和专业大户家里,与乡村的“能人”,致富能手,爱好农业科技并搞得的好的农民们座谈了解,搜集素材,带回到县城单位上自己撰写。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参加两高一优农业典型材料汇编工作的局属各单位,陆陆续续都报到局里来了,局办公室都把这些典型材料全呈报了坚学达局长办公桌上,厚厚的一摞儿,因为都是用稿纸写成,钢笔墨水干结,拉得平展的纸张都歪七扭八的放不平了,四周上下都乱翘了起来,看似很厚,其实是虚虚的一叠材料。
办公室搞内勤印材料,从县农工商公司借调来的夏金兰,从坚学达局长办公室里送了文件和报刊出来,拐弯就进了他们的办公室里,对他说道,坚局长有请,叫你到他办公室里去。这时他们办公室里朱贤彪和朱克堂都出去了,喊了他,夏金兰和他一齐出了他们的办公室门,夏金兰进了局办公室,他进了坚学达局长的办公室。
“小孔,你把这些材料拿到你那里,你先认真修改一遍,现修好的现拿过来,我最后再修改审定。”坚学达局长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手里拿着点燃的一支香烟,一缕青白的烟,像细丝一样,袅袅不断,上身向后一仰靠,看着他微笑着说道,是给他安排了新的一项工作任务。
看来坚学达局长真是盯上了这项工作,他心里就重视了起来,不能马虎,坚学达局长也工作节奏比较快,这也是坚学达局长一贯的作风,心里十分清楚。
一声一个好的,嗯嗯嗯的答应完了,他麻利而小心翼翼地从坚学达局长办公桌上,拿起这摞在大小规格不同,方格线条颜色不一样,有红有绿有兰,四边参差不齐的稿纸上写得的材料,就转身出了坚学达局长的办公室。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大概翻着粗略地数了一下,共在一百多份材料,够扎实了。但是每一篇材料都很简短,少的材料只有一页多半页的,多的也就是三五页而亦。
这几天他就安心的坐着修改这些材料,材料只提供了些素材,他得很好的加工润色一番。写得差不多的,修改起来轻松一点,材料的主题明鲜,思路清晰,结构比较完整,就不用大刀阔斧的修改,只对个别的错别字加以纠正,时里半会有话句不通,语法上有毛病的,推敲修改一下。有些材料比较乱,没有头絮,他得下点功夫,花点气力,好好总结一下,弄上几个短小精干的小标题,提纲携领的概括全篇,文章的规格就上来了,看了很舒服,这时他就有些自鸣得意的感觉,有了些许的成就感,在动脑筋吃苦搞材料中,才找到了一丝丝的快乐,一点点的兴趣来。
他改好几篇材料,就拿过去交给坚学达局长最后修改,审定把关。坚学达局长虽然没有从嘴上说出来,但从表情上能看出来,对他修改的材料都比较满意的,虽然坚学达局长也看得很认真,但很少有地方再做大的改动,基本上不费大的神思,全部顺利通过了。
修改定稿后,全部交由局办公室的打字员兼出纳打出来,再交给局办公室的夏金兰,在速印机上印出来,共印了一百多本。全用白纸打印的,封面是黑体大号字,落款是兰原县农牧局,时间是一九九一年×月编印。
坚局长说了,单位经费少,节约些钱,县上要求发到全县七乡的71个村,还有全县的农口干部们,做到每乡村村都至少有一本,全县每个农口干部人手人册。坚局长拿了二十本,要去给省农业厅,市农牧局和县委县政府四大家领导们去送。他们局办公室的则忙碌着给县上农口单位和各乡村分发,装信封袋子,写信皮子,打电话,有顺路来取走的,有贴上邮票从邮局寄出去的,全部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