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队的霍氏两兄弟在接这个工程时是一家,施工开始后,霍氏两兄弟闹不和,楼盖出来了,霍氏两兄弟也最终闹翻了,各带着一帮人,由一个建筑工程队,分解成了两个建筑工程队。
局知识分子家属楼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主体工程拔地而起。可是问题又来了,听坚学达局长对他私下里说,有人向坚学达局长反映,说负责监工的甲方代表,俄京智从施工工地现场拉走了两车砖。没过多久,又有人向坚学达局长举报,说负责监工的甲方代表王师,也从施工工地现场拉走了一车水泥。反映归反映,没有真凭实据,坚学达局长也只是在背后说说而亦,说完了,事儿也就过去了。
局家属楼开始内部装修粉刷了,局里开始快着分房子。在局里召开局务会和建房领导小组会议上,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讨论决定,县农牧局在职职工有一百五十多人,房子只有三十六楼,狼多肉少,按单位分房,将矛盾分解下移。
他借调局里工作,分房子这等大事,他怎么能错过,就在一次局里的会上,他提出来了,他的房子在那里分,是局里,还是站上。坚学达局长在会上定了,对他说,你的编制和工资都在经作站上,你到站上去分。这也合理,他再没有说什么。
他找到单位上,给陈维海站长说了他要分房的事,坚学达局长说了。他们县经济作物管理站分了两套房子,指标只有两套,可全站六个职工都申请要房。
没过两天,站上突然通知他开会,不知什么内容,他去参加站上的会议。站上的七个人都全到会了,站长陈维海主持会议,讲话说了一大堆,就是表扬站上的一个同事,工作如何做得好,如何如何的优秀。接下来,就对职工们讲,局里的家属楼给我们单位分了两套房子,站上印了表格,请大家投票。站上的一个搞办公室工作,写材料的同事就把表格发给与会的每个人一份。
站上办公室写材料的同事把表格收到一齐,统计结果出来了,一宣布,吓了他一跳。最高得票,共得了四票,是站长陈维海,第二个得票最多的是站上办公室写材料的同事,共得了三票,他和那位陈维海站长表扬的都得了两票,其他三个人每人都得了一票。他和那位陈维海站长表扬的同事都没有当选,只有陈维海和站上办公室写材料的同事票最高。
陈维海站长宣读完了,就说,陈维海和站上办公室写材料的同事两个人各分一套房子,由站上办公室写材料的同事上报到局里。站上办公室写材料的同事高兴得有点忘乎所以,没想到我分上了,就赶紧写了个材料往局里报。
他原来想得太简单了,以为站上两套房子,非他和陈维海两人莫属。因为,陈维海是站长,无可争议,大家都会同意给他分房,就是一套房也会投票给他。还有一套房,这明说了就是给他这个副站长,兼局办公室主任的指标。坚学达局长明没有说,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再说了,他和陈维海都是从北原公社一起工作过的,老关系了,这个面子他想,凭他在局办公室主任的职位,肯定是会给他的,在坚学达局长那里也能落个顺水人情。
论职务,他比陈维海站长表扬的那个同事,还有站上办公室搞材料的那个同事都高,论资历,比站上办公室搞材料的那个同事年长,工作得早,和陈维海站长表扬的那个同事同年参加工作,论工作,他比陈维海站长表扬的那个同事,还有站上办公室搞材料的那个同事都优秀,只有陈维海站长表扬的那个同事学历高,是大学本科,他们站上的其他同事都是中专以下文凭。
但是,陈维海的意思是,自己一套,陈维海站长表扬的那个同事一套。可是,其他的职工们不这么想,摄于陈维海是站长,工作,报销都得找陈维海,在陈维海的勺下盛碗,大部分人都给陈维海投了一票,这其中也包括他的一票。而另一套房,职工们首先考虑自己,给自己投上一票,不敢得罪陈维海,就不给他投,怕得罪他,也不给陈维海站长表扬的那个同事投,左右为难,就只好投给了另外一个人,站上办公室搞材料的那个同事,这样是一举两得。其实陈维海的给自己投了一票,另一票肯定是投给了自己表扬的那个同事了。这次得结果也出乎陈维海所料,但基本达到了想挤出他,确保他分上房的大部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