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园镇河头村和他们站上是老关系了,村书记和村主任经常到县城他们站上去,个别时候还请他们站上的程世海和他去饭馆里吃个饭,他们站上程世海站长也经常往这个村上跑。市上和县上农业现场会或者蔬菜生产观摩会,乡上都领着他们去看这个村的百亩日光温室示范点。虽然路不好走,砂石便道,还要上一个大坡到一个坪上,但有看头,有内容,所以领导也不辞辛劳爱看这个点。都是这个村的书记和村长,特别是村书记能干,头脑灵活思路好,农民群众也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了,村民们尤其拥护村书记,村干部的群众基础比较好,村领导班子比较强。他们站上到这个村上来工作也好开展。
他们站上今年新把河园镇南园村也定为全兰原县的日光温室示范点。这事程世海站长也没有跟他这个副站长商量,会议上也没讨论过,就直接安排他和站上的司机小朱一齐下乡蹲点,驻村抓这个示范点。司机是坚学达局长的女婿,开着局里淘汰调拔到站上的豆青色小吉普车,今年这个车已跑了整整十年了,车管所不予审车要求马上报废,前不久被县物资回收公司作价,给站上五百元钱就当废品拉走了。司机小朱没车开,没事干了,程世海就安排个活儿,由他带着司机小朱去河园镇南园村下乡蹲点,搞日光温室示范推广工作。
站上的司机小朱,是个转业军人出生。文化程度不高,人长得不错,皮肤白净,眉清目秀,就是个子不是很高。因为他是坚学达老局长的大女婿,和孔家旺也算半个老乡,程世海就安排与他下乡蹲点驻村,去河园镇南园村。早晨,他们两人提着包,来到兰原县汽车南站,坐兰原县城到河园镇的小型班车,一路颠簸经过一个村庄,来到了黄河边岸边,穿过架在黄河上的钢丝绳拉索吊桥,驶进了河对岸河园镇四个村,路两边是高高的冬果树园,分枝打杈的树上,是蔬菜地,一个三岔路口向南拐,往前走不远,再往东转,路两旁农家院落越来越多,就到了河园镇政府所在地的十字街道,十字街两边都是些店铺,两层镇百货楼,镇农付公司门面,河园旅社,一些小店饭馆等,车到了十字街就是终点站了。
他和站司机小朱,在河园镇政府门口下班车,提着包儿,走到十字路口往南拐,再走几十米有一个向西的小巷进去,就找到了南园村委会了。南园村委会是个两层小楼的小院,村上有两间办公室门开着,看来是有人在。村书记和村主任都在,他们和村上两个领导打招呼,说明来意。村上领导早就知道这件事,给他安排了一间两床的客房让他们两人住下来。村上没有起灶,让他们上镇政府职工食堂去吃饭,其实他们住的南园村委会与河园镇政府直线距离也就几十米之隔,就是走路要绕个圈子的,早中晚吃饭也是方便的。
河园镇大部分村,特别是吊桥两岸边六个村,大部耕地都是果园和菜田瓜地,粮食作物种植不多。黄河水灌溉便利,种植经济作物的历史悠久,水地栽培技术水平在全兰原县是最好的。近年来,果树腐烂病等病虫害泛滥,树龄长而老化退化严重,农业生产效益下滑。改革开放后,推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二十年以来,农民增产增收的政策效应开始减弱。针对这一问题,县上和局站听取河园镇农业发展规划,对河园镇今后农业生产发展有一些思路,主要就是推广日光温室栽培实用新技术等,改造老果园和老菜地,重振农业经济。
这次他们两下乡蹲点驻村,主要是南园村老果园和老菜地的改造,推广日光温室栽培实用新技术等,带动全河园镇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他们两和村上领导们,多次开会讨论,商量全村老果园和老菜地的改造,推广日光温室栽培实用新技术的事情。他们两由村书记和村主任领着,看了几户修建了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大棚,送去了带来的技术资料,鼓励这些带头的农户。
他们两与村领导和各社社长带路,每天往一些农户里跑,到农户的老果园和老菜地查看,把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实用新技术分发给农户,作工作动员农户,赶紧改造老果园和老菜地,学习运用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实用新技术。
许多农户一听要砍了十几年老果树,嘴上不说什么,甚至还陪着笑脸说好好好,答应你,但心里是老大不情愿。像养自家的小孩一样,亲手选购良种苗木,栽种的果树,经过年复一年的施肥,灌水,除草,打药,修剪等,辛勤的劳动。看着果树一年一年长大,开花,结果,采摘收获,拉到家里收藏,运到市场上出售。这些他们曾经的衣食父母,要一夜之间砍了,确实是特别的心痛,非常的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