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川族以前的族地在仙界的百仙溪谷,和鸾鸟一族的族地离得很近,两方世代交好,灵族相对封闭,但这两族在过去是常有通婚的,可见关系的融洽,他们后来的反目,是和对魔族的态度有关的,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不仅引起了两族之间的交恶,也造成了鹜川族内部的分裂。
仙族这边一些常见的对付魔族的丹药和毒物,其实追根溯源,大多都传承自过去那个还普遍掌握医道的鹜川族,不过,那时候鹜川族对魔族的态度是比较公平的,一边帮助仙族对付魔族,但另一方面也向魔族提供治疗他们的丹药术法,确实是两方都不得罪。
甚至是当时的枭水河畔,也能见到鹜川族的身影,遇到鸾鸟和魔族大的争斗过后,他们是负责战后对两方的治疗的,不仅仅照顾仙族这边的鸾鸟一族,也是会治疗魔族伤员的,可以说在仙魔争斗的问题上,鹜川族是完全中立的。
但这种平衡,后来还是被打破了,鸾鸟一族当时的族长楚衡,遭魔族偷袭而陨落了,这事情真要追究,当时动手的魔族是现在隶属西禾的一支贵族,不过那时候魔界四部洲王族的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是以并没有西禾王能从中进行约束,而这支魔族之所以会袭击楚衡,是为了报仇,之前的枭水河畔的争斗中,这支贵族的老家主被鸾鸟一族杀害了,他儿子成为新家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尽所有的可能,无所不用其极地手刃了楚衡。
鸾鸟一族自然不可能吃这个亏,冤冤相报何时了这话虽然没错,但以枭水河畔的情况看,这事情也很难解决,而楚衡的陨落,触发了鸾鸟一族族内的空前团结,之前的主和派也放弃了过去的坚持,鸾鸟一族自此一致对外,从前线到族地,都和魔族势不两立。
这种变化,自然会波及到鹜川族,鸾鸟一族施加压力,逼着鹜川族和魔族划清界线,停止所有的丹药和其他法器的供给,不再医治受浓郁魔气困扰的魔族以及前线伤员,断绝和魔族的往来。
鹜川族毕竟是灵族,心性和善,他们当时的族长一支白家,认为鸾鸟一族过于强势了,而且鹜川族给魔族提供治疗的这个事情,是当年父神主导的,是自上古以来,鹜川族从老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传统,他们一族绝对不可能背叛当年对父神的誓言,自然就不可能因为这一时的情况,就不管魔族了。
可这个说法,鸾鸟一族是断然不可能接受的,自然动用武力,逼鹜川族就范。
于是,当年鹜川和鸾鸟一族的争斗,留在记载中的,明面上的说法是族地纷争,但其实是因为对魔族的态度。
鹜川族族内和鸾鸟一族关系好的,自然就投靠了鸾鸟一族,和魔族划清了界线,但更多的人,和族长的态度是一样的,坚决要遵守祖上对父神的誓言。
鸾鸟一族不仅仅善战,还一直都是天后的母族,那时候暗地里自然也得到了天宫的支持,导致当时的鹜川族特别的孤立无援,虽然魔族自然是站在族长这边的,但毕竟本非同族,而且天宫拉偏架态度模糊的情况下,冲突刚开始时,魔族是不好直接派人来帮忙的,结果就给了鸾鸟一族可乘之机。
就这么个当口,鸾鸟一族发动了对鹜川族的围剿,鸾鸟一族常年在枭水河畔打仗,两族之间力量十分悬殊,鹜川族自然是损失惨重,危机的时候,族长白家彻底放弃了对天宫和仙界的希冀,做出了迁出百仙溪谷、与仙族决裂的决定,同时,白家为了掩护其他族人撤离,为了给族人争取更多的生机,一直拼死抵抗,最终族长一支全部战死、为族捐躯。
而迁出族地的剩下的鹜川族几经辗转,在魔族和妖族的协助和保护下,就到了壶落湾,而且后来所谓的几界对壶落湾的抢夺,其实多半都是鸾鸟一族对鹜川族的发难,魔界和妖界跟本就没真争过壶落湾,不过是为了对付鸾鸟一族,所以才假装抢夺的,实际都是保护了鹜川族,三番五次过后,也随着天宫权力的交替,鸾鸟一族不再来犯之后,鹜川族也就在壶落湾站稳脚跟了。
迁出族地之后,鹜川族是由当时剩下的三个大家族,叶、海、昗共同组成了长老会来统领族人的,一直延续至今。
叶家掌占卜一事,紫云堂全部都隶属于叶家,算是鹜川的官家占卜馆。
海家掌丹药和医道,虽然医道一术在鹜川族来说算是失传了,现下的都是从其他五界学回来的,并不是鹜川本来的,但也算是有这么个求医问药的地方,海家并没有自己专设的像紫云堂那样的地方,每个大城镇的长老院都设有他们的医堂,鹜川族人遇上相关的问题,去长老院找他们的人就行了。
昗家是当年鹜川族长一脉的家臣,是当时护送族人迁出族地的主要兵力,那之后也一直负责保卫所有族人的安全,壶落湾的外围和各大城镇,所有的防卫都是他们家在负责。
当时三家家主,受到已故族长白家嘱托,刚到壶落湾没多久,就拿出了最后的族长令,鹜川族从此弃修医道。
自此,壶落湾的鹜川族,渐渐的就没有懂医术的了。
辛详妍听到中间有鸾鸟一族的霸道和天宫的偏心,就知道司命殿的记录中为什么没有这个事情了,司命殿虽然不归天帝管,但毕竟明面上还是隶属于天宫的,自然在殿里的记录中尽量和天宫保持一致,大概这个事情就像是昆舆神尊的事情一样,都是需要司命殿口述传承的,辛详妍以前没问过梁主簿和前辈们,也不太可能从殿里的记录中读到,就一直不知道这个中因由,竟然是这么回事。
这么想着,她自然还是对天宫当时的做法有些怀疑的,便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