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秋归风烟录 > 第10章 尘泥无端凝作霜,闲言碎语费思量(下)

第10章 尘泥无端凝作霜,闲言碎语费思量(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吁,别听你小叔叔乱说!”老太君笑得慈祥,话里却带着刺,“两年前,就在这湖边,你小叔叔还同我说他想在外闯荡一番才能问心无愧。如今让他出个远门就怕了,羞不羞?”

仕渊当然记得,这是两年前他在冠礼上说过的话。

那一日,他跪叩了祠堂所有牌位,甫一出来,又脑门淤青地答谢了百来号贵宾。等去到酒席时,尚书公父亲身边早已围满了人,根本没他的容身之地,只得凑到老太君身边坐下。

见小孙子一脸落寞,老太君拿拐杖杵了杵他,道:“一座城有一座城的乐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放心,你爹出了城,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

老太君没有牙,抿着嘴说的几个字还带着扬州腔,让仕渊反应了片刻才听懂。

“孙儿明白。”他回道,“孙儿只是不爱看这帮人的嘴脸,怕今后后也要那般过活,一眼便能望到边!”

老太君笑出了满脸褶子:“小娃娃,都还没出海呢,就见惯了风浪?”

“孙儿并非见惯了风浪。只是这日子千篇一律,但孙儿又不愿随波逐流,想闯荡一番,看看这大江大河、世间百态,才能问心无愧。”

“那便得看你本事了。你若是能乘风破浪,就不必随波逐流。”

那日老太君的话仕渊铭记于心。可两年了,他依然在这金丝笼里,闯出去的意志早被消磨殆尽。

如今老太君旧事重提,他满脸羞赧,暗自赞叹她老人家记性真不错。

小侄女听罢,望向仕渊,认真道:“爷爷说他十七岁就开始跑江湖了,全靠一个好汉三个帮。小叔叔你读了那么多书、认识那么多人,还长得俊,有甚可怕的?”

仕渊哭笑不得。哭是因为自己不像三叔那般有武功傍身,笑是因为头一次被小女娃夸长得俊。

他将小侄女揽过来放在腿上,故作可怜道:“可是你大伯公不让我出门呀,怎么办?”

小侄女敲着小脑袋瓜想了一会儿,道:“我之前想去看新建的宝佑城,我娘也不让我去。我知道她一是怕我走丢,二是想让我在家好好练字。所以我就把半个月的字全写了,然后去求爹爹和爷爷,最后爷爷带我去了。所以大伯公不让你出远门,你去求求我爷爷或者二伯公试试?”

“咱们芸儿真聪明,这么小就懂得投其所好、通权达变啦?”

老太君揪了揪小侄女的鼻头儿,“可惜你爷爷怕是不得空喽!昨日朝廷突然又下达了一桩往北边儿去的漕务,草台班子都搭起来了,正四处点卯呢。你小叔叔只能去求你二伯公喽!”

老太君这番话乍一听让人云里雾里,但仕渊仔细一琢磨,恍然大悟。

“草台班子点卯”是指扬州北上的漕务搁置多年,如今匆忙再立,正逢选调人手之际。

负责征漕的转运使多半是大伯熟人,负责运漕的,大到发运司各职,小到一路上的漕工、纲梢、镖师等,必然由三叔的沧望堂包办。而他自己的亲爹任职吏部尚书,出行官员的举荐、贴黄、官凭皆是分内之事。

换言之,若明日林子规亦无能为力,他大可动用家族关系,借这次的漕运走水路通关至北方,随那“丽妃”去寻金蟾子。

老太太虽足不出户,却早替仕渊想好后路了!

然而柳暗花明间,于勉的讥讽又刺进了仕渊的脑海。

他低垂着头,小声道:“可是我已经三番五次地给家里添乱了,怎敢再兴师动众劳烦那么多人……”

老太君当然知道仕渊在顾虑什么。她扔了把鱼食,见一条锦鲤游了过去却没与群鱼争抢,便又放了几粒鱼食在它面前。而那锦鲤只是碰了一下,依旧没吃。

“你这小鱼儿……”老太君数落道,“不争不抢算你本分,拱手放你眼前的还不吃,那叫傻!”

这话是说给仕渊听的,意思是默许了他利用家中人脉。

“多谢阿婆提点!”

仕渊方才还自怨自艾,现下豁然开朗。他亲了亲小侄女脸蛋,大步流星地回了杏苑及第。

见小叔叔离去,芸儿摸着脸蛋,指着那条锦鲤问:“太婆婆,它是病了么?”

“怎会?分明是吃饱了撑得!”老太君笑道,“咱们喂完这顿,且饿它几天试试……”

-------------------------------------

至次日,君实一大早便去找仕渊,进门后见书房堆了一地的废纸,仕渊则趴在书桌上睡得正酣。

昨晚,这位小少爷遣走了一众下人,独自闷在屋里。书房的灯亮了一夜,还伴着各种长吁短叹、无病呻吟。

众人昨晚还纳闷少爷这是怎么了?看现在这架势,竟是写了一夜的文章。

君实好奇他一晚上究竟憋出了什么奇文,打算品读一番,可刚走两步,身上的锁链叮当作响。

仕渊蓦地被吵醒,睡眼惺忪地望着君实,道:“时辰已到,该上路了……”

君实被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指得是该去找林班主了。

一通梳洗后,二人直奔茱萸湾。

-------------------------------------

【1】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陆秋帆所说三条《观琼书院揭示》皆来源于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