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民国穿越]远上寒山 > 第77章 江水

第77章 江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饭菜上桌的时候,戴澄东刚好走进家门。父亲戴安澜入缅作战那时他尚在襁褓之中,因此和阮静秋是头回见面。好在他并不认生,聊起学校近来的趣事,便绘声绘色地说老师和同学们响应国家号召,近来都在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有几位老师言辞很激烈,说要改良民主制度,还引用了一些人所提出的要轮流执政的观点,同学们听来很新奇,私下有不少议论。

阮静秋耳朵一抽,终于意识到自己心中不安的来由。假如批评可以不受限制、毫无边界,人们就要很快为自己过激的言论付出代价。她将一只鸡腿夹到戴澄东碗里,委婉地说:“我看,比起参与批评,聆听和思考也能使人获得进步。老师和同学们有他们的观点,你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但不妨先把它们都放在心里头,留待时间去判断对错。”

戴复东似乎听出了她话里的暗示,附和道:“阮医生是提醒你要专心学习,不要被其他活动分散精力。你说一说,你将来有什么志向?”

戴澄东咬着鸡腿回答:“我想当一名水利工程师。我想设计一条水渠,把长江里的水运到黄河去,这样长江就不会发洪水,黄河就不会干涸了。”

阮静秋吃惊地:“让我猜猜,这项水利工程的名字是不是可以叫作‘南水北调’?”

众人都笑了,一顿饭吃得很是热闹。晚间,阮静秋没有在家里留宿,戴复东出门送她到附近的招待所,途中谨慎地问她:“阮医生,我听出你刚才话里有话。你是从北京来的,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阮静秋摇头道:“不是什么‘风声’,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感觉。有些人以为自己可以‘批评’,就忘乎所以,殊不知‘批评’过了头,很可能就不再只是‘批评’。我不懂政治上的事情,但我觉得,少说话总比说错话要好得多。”

戴复东严肃地思索了片刻,回答:“我明白了,多谢你提醒。”

王荷馨要照顾孩子脱不开身,在上海小住几日后,阮静秋辞别了戴家老小,行前除留下一点路费以外,将大部分钞票都装进信封,悄悄塞在了她的枕下。随后,她转道芜湖小赭山,在戴安澜墓前放上新鲜的花束。*王荷馨说,最初选定墓址的时候,小赭山还几乎是一座光秃秃的荒山,为了修墓,山脚下专门开挖了一口水池,到半山腰的山路则修成了供人步行的台阶。从墓地的位置看,小赭山好像是一只大鹏的身体,小赭山两旁的两个山头就如同大鹏的翅膀,面前则是滚滚流过的长江,这只大鹏似在短暂停憩,随时都要腾空而起。*远征入缅前,戴安澜专门戒了烟,于是当阮静秋站在他的墓碑前,除了这一束鲜花之外,她竟然再找不出第二件可用来祭拜他的东西。但她想,这滚滚江水所带走的波澜与岁月,他一定都看到了。

从赭山下来再往西走出一段就是长江大堤。一九五四年长江洪水之后,沿线堤坝陆续都进行了除险加固,在又一年的雨季到来之前,沿途的水利工作者正密切巡视、严阵以待。行至滨江公园的一处堤岸附近,两个孩子正追逐玩耍着,其中一个孩子不知怎么绊了一跤,竟一骨碌从堤岸滚落,掉进了奔涌的江水之中。阮静秋远远看见孩子落水,急忙大叫一声:“救人!”而后一跃也跳进水中。

说来奇怪,从岸上往下看,这江水流速很急、水质浑浊,时不时还有些漂浮的枯枝落叶。但入水以后,周围的一切却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她甚至不能感觉到水的流动,就像是水和她都毫无来由地静止在了这里。在这片平静的水中,她看不到近在咫尺的堤坝、看不到落水的孩童、甚至不能看到这片水究竟有多深、水底究竟在哪里。她茫然地四处游动着,正打算露出水面看个究竟,一点微光忽然跃入她的视野。

这光源似乎来自水底,与她相距不近不远,似乎触手可及,又看不清具体的轮廓。她像是受到了某种古怪的吸引和蛊惑,不由自主地向着这片微光游去,游得越深,仿佛就越深地陷入某个没有出口的梦境,早已忘记自己是人,需要露出水面呼吸。她越游越深、越游越近,在水底不见五指的漆黑之中,看到了一座人形的冰雕——或者说,是一个被冰封住的人。

那点微光来自于冰雕中的一样物件。她凑近了去瞧,看出那是一只小小的、雪白的瓷罐,只大概有手掌大小,上头严实地扣着盖子,看不出里头装着什么。它并不只是被捧在手中,而是被一对手掌、一双手臂紧紧地环抱着,就像它们搂着的并不是一只小小的瓷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身体。越往上,冰层就越厚、越模糊,她看不清坚冰中的面孔,于是好奇地伸手抚摸,手掌触及之处,冰层竟然缓缓融化了。

她感到自己的心砰砰跳着,向她预示着某个正在接近的、残酷的真相和其后无可逃避的命运。她用力地摩擦那些冰层,看着它们一点一点融化、看着那张被冻结的面孔越来越清晰。

忽然,她停住了,在水底大口大口地喘息着,手掌剧烈地颤抖。

怎么会这样呢?她无声地叫道。

冰里的那个人,怎么会是她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