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童广闻牵来两匹骏马,裘智交代老仆照顾好房屋,便准备赴任了。
老仆姓张,今年刚好五十,跟着贾代鹤四十来年了,又看着裘智长大的。裘智知他孤苦无依,就让他留在裘家,替他养老送终。
张叔上了年纪,记忆力大不如前,看着少爷上了马,才猛然想起一事,赶忙请示:“少爷,你放了外任,是不是和亲戚们说一声?”
提起家里那些个亲戚,裘智不禁有些头疼,全是拐弯抹角的远亲,断了联络也没什么可惜的。
拒绝的话本要脱口而出,裘智转念一想,张叔素来喜欢走亲访友,如今他一人在京,闲来无事串个门也好。
裘智不置可否道:“你看着安排,这些小事你就做主吧。”说完,他忍不住长叹一声,面上露出几分惆怅。
裘家这边没什么显赫的亲戚,张叔上门报喜,无需破费。
但贾代鹤那边的亲戚真是富贵逼人,到了门口,得先给门房好处费,不然见不到真佛。
他如今外放做了县丞,少不得要请师爷幕僚,听说他们的俸禄不低,不知自己的三瓜俩枣能不能cover了。
想到今后的花费,裘智的心开始滴血。
裘智交代完张叔,看着落后的交通工具,双眉皱在了一起。广闻第一次出远门,又是跟着自家少爷上任,不免有些兴奋。
二人一路疾行,不出半日就赶到了宛平县。
宛平县丞虽是单独开衙,但是县令的佐官,裘智到了宛平,先去县衙拜见顶头上司。
宛平县令姓周名讷,原是陕西人,和裘智一样都是科举出身。早年在翰林院做过一任的庶吉士,散馆后去外地做了两任的县令,才调到宛平,当了京县的县令。
门子得知裘智是新来的县丞,不敢耽搁,忙入内通禀。不一会,门子一路小跑回来,把裘智请进县衙。
裘智先拜见了上官,取出随身携带的吏部官凭与勘合,交给周讷。
周讷仔细验过了凭证,又请来主簿、师爷,以及礼房、吏房的主事一同勘验。几人全部确认无误,才坐定说话。
胡教谕、陈训导,另有几位典史敬陪末座。
宛平县主簿姓程名储德,凤阳人士,举人出身,春闱屡试不第,便递了名册去吏部,谋了个官做,慢慢熬到了主簿的位置。
他有自己的主簿衙,只是听说新来的县丞这几日上任,方才来县衙等候。
县令的师爷姓黄,是个落第秀才,平日在衙门里帮衬,草拟些文书,替周讷出谋划策。偶尔也应文人墨客的邀请,写些文章,赚个润笔费。
裘智的任命早就发到了宛平县,周讷和黄师爷一直猜不透,为什么把裘智调到宛平。
裘智是新科榜眼,在翰林院做着七品编修,而且有传言说他的表字还是当今圣上给取的,可见颇得圣心。
对方只要在翰林院熬上三年,前途无量。怎么入职没两天,就外放做了县丞?
京县虽不比顺天府,但是天子脚下,十分重要。裘智一出仕就是七品县丞,并未降低品级,又不像犯错被贬。
周讷和黄师爷琢磨了许久,也猜不出缘由,只能打定主意,暂时待新来的县丞客气些。
周讷笑呵呵道:“裘大人一路奔波辛苦了,待会后衙设宴,为你接风洗尘,再带你去客栈少歇。”
新官上任都要先斋戒三日,再往城隍庙谒神与誓,然后去衙门大堂,行过大礼,谢了天恩方才正式入职。
裘智哪敢让上司带路,忙推辞道:“岂敢劳烦太爷,折煞下官了,您派个衙役带路即可。”
二人推辞一番,最后定下由黄师爷带路。
裘智忙拱手道:“有劳师爷了,先行谢过了。”
黄师爷回礼道:“不敢言谢。”
周讷问道:“我看贤弟只带了书童赴任,怎不见师爷啊?”
裘智回道:“下官接到任命就开始找师爷了,只是一时半会难有合适的人选,吏部又催的紧,便先来赴任。我师兄答应帮忙,等他寻到妥帖的师爷给我送来。”
周讷也是科举出身,知道从秀才考到进士,年兄、同案一大堆,有人帮手不足为奇,于是点头以示明了。
用过午饭,黄师爷带着裘智主仆二人去了客栈。他上了年纪不能骑马,坐着小轿,裘智和广闻上马慢行。
裘智在客栈住了三日,去城隍庙祭祀过后,才入主县丞衙。
卫朝共有一千二百多个县,并非每个县都有县丞和主簿,而且县丞和主簿的职责也都不一样。
有些县丞和主簿替县令分掌县内的庶务,便在同城开府。
有的则驻扎偏远乡镇,在当地开府,总揽当地一切大小事务,有点和县令划江而治的意思。
裘智主管宛平的司法和粮马,程储德主管税收和户籍,是以三人的衙署皆在城内。
县丞衙在宛平县西侧,主簿衙在城东边,县衙位立正中。
县丞衙里的大小官员见县丞到任都来参拜,行了二拜礼。
裘智急忙还礼,忙活了好一阵才见完衙内众人。裘智吩咐众人各归各位,自己带着广闻衙里衙外转了一圈。
进入大门,左边靠南的几间房子是膳馆,衙里官员的一日三餐都在这解决。北侧是男狱、女狱,另有狱神庙一座。
右边南侧的房子是寅宾馆,北侧乃是快、皂、壮三班所在,建有卫神和土地二庙。
快班的头领姓陈,手下的捕快分为两班,由张捕头和赵捕头领导。皂班的老大姓朱,主要负责衙内治安以及刑杖。民壮由巡检带领,维护县内治安。
穿过仪门,左侧是攥典衙,右侧是典史廨。攥典姓齐,是裘智的私人秘书。典史姓何,是裘智的公务秘书。
大堂坐落正中,月台上设有大鼓,供百姓击鼓鸣冤。大堂左侧是承发房,书吏们在此办公。右侧则是架阁库,存放着证物和赃物。
进入屏门,左侧是银局,右侧则是巡检衙。
巡检姓李,本应由县令管辖,但裘智分管司法、刑狱,便将巡检划分到县丞衙署办公了。
二堂在院子中间,东西两侧厢房为签押房,县丞在此办公。
最后进了内宅门,便是三堂了,属于县丞私人空间。
后衙左边为师爷居所,右侧为县丞住所。还有一间小厨房,可以自己开火,不用吃大锅饭。院中种了些花草,算是个小花园。(注1.)
虽不如方才县令衙署那般气派,好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倒也够住了。
巡检和典史二人官职虽小,但皆为朝廷命官,有吏部的任命文书。属于我是国家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似书吏、衙役多是本地人,在当地有居所。
小官的俸禄有限,为了节省开支,多住在衙门里。他们正房办公,厢房居住。县丞衙里裘智官最大,所以住的地方也最大。
裘智打了盆水,和广闻一起动手,收拾起屋子来。环境虽然不如京城,但在宛平县已经算不错了。
裘智属于乐天派,一边打扫,一边美滋滋地想:'果然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读得好,房间都比别人大一圈。'
上午祭祀,下午一到衙署就开始干活,广闻干了一会便觉腰酸背痛。但看裘智干得热火朝天,主人都没喊累,他一个仆人哪好意思叫苦。
广闻眼珠滴溜溜转了几转,凑到裘智身旁,劝道:“大爷不是在宛平城里有个别苑吗,说咱们到了可以过去住,肯定比这强上百倍。”
裘智严肃地摇摇头,拒绝道:“师兄还没来呢,咱们直接登门,鸠占鹊巢,太过失礼,先在这将就几日。我估摸师兄快到了,等他来了再商量要不要搬过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