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高悬,大雪纷飞。
暖阁内,燃着火炉。处处都张灯结彩,院子里的红灯笼忽明忽灭,丫鬟手里捧着喜服候在一边。
顾笙觉得自己溺水了,呼吸被掐断,她被迫睁开了眼睛。
烛火太亮,晃了眼睛。下人立时跪下,衣衫摆动的声音在房间里响起来。
“二小姐赎罪,是这丫头笨手笨脚,扰了二小姐清净。”嬷嬷带头跪在地上,她是祖母身边的人,但也格外害怕这位二小姐。
二小姐...顾笙聪明,又觉得这话耳熟,几乎一瞬间便想起了昨夜看的小说。
屋中气氛凝固,顾笙迟迟不肯开口,底下的奴仆均瑟瑟发抖。
突然,屋门被推开,有人走了进来。
“笙笙,你好了吗?”是大夫人,也是顾笙的生母。她面色并无过多欣喜,反而透着一丝疲惫。
顾笙眼神恢复清明,大致接受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母亲,我马上就好。”顾笙收回目光,并未提起刚刚丫鬟扯乱了她发丝的事情。
大夫人年近四十,保养的却如同三十出头,眉间花钿与顾笙眉间的如出一辙,神态也颇为相似。
他们都说,顾笙是最像她的孩子,无论是容貌还是小时候的性格。可后来也许是他们不会教育孩子,一步步看着她成了如今这副模样,毫无同理心,动辄打骂的性子。
说再多,今日也是顾笙的大喜之日,如今出了家门便不再是顾家女,她宠爱了十七年的幼女如今也要离开自己了。
大夫人思及此还是忍不住的伤感。
犯了错的婢女松了口气,整个屋子的人又开始忙碌起来,喜服被妥帖的安置在身上,凤冠也在发顶上熠熠生辉,金色的镂空雕刻用的是足金的材料,里面承载着顾府一家上下的心意。
可是如今顾笙却要嫁一个并不受宠的王爷,阖家上下除了不解,还有不愿。
喜轿已经在了门外,仪仗队也准备就绪。外面天色昏暗了下去,一声“吉时已到”,顾笙抬脚迈入喜轿内。一顶红盖头盖下,遮住了少女姣好的容颜。
路上行人虽听着敲锣打鼓,却半点不觉喜庆,私底下窃窃私语道:“这便是顾二的轿子?”
“那祸害终于还是嫁出去了。”
“素来听闻荣王与世无争,软弱无能。如今这顾二嫁过去,怕是要搅得整个王府鸡犬不宁了。”
“听说还是顾二主动求来的赐婚,真是糊涂。再怎么说,她也是相府的掌上明珠,非要嫁去一个弃子家里受苦。”
“轮得到你替那妖女惋惜,说不定人家就是看荣王好控制。”
前头一阵吵闹,一声爆竹声在空中炸开。整个喜轿队伍停滞下来。
顾笙微微睁眼,来了。
她知晓,按照书中剧情,不必她动手,书中原女主秦绾自会前来阻止这场婚姻。
荣王原本就已经与秦绾两情相悦,只因为秦绾将荣王错认成了小时候救过自己的大哥哥。而自己,只是仗着父亲于圣上有救命之恩,求来了一纸赐婚,将荣王强行与自己绑定。
秦绾也不是没有脑子的人,她可不会坐以待毙等着自己嫁给荣王。书中也有这段的描写,顾笙记得,秦绾最后被治了罪还是荣王去请旨救出来的。
可惜荣王与自己都是配角,最终都会成为女主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被利用,被抛开。而此事之后,自己还是会嫁给荣王。
“何人在此生事?”马背上一道厉喝,发冠高束于头顶,容貌俊美不可方物。细看之下,倒是与顾笙有几分相似。
男子居高临下的看着秦绾,秦绾一身淡紫色轻纱,在冬夜中显得有些瘦削。她是农户的女儿,少时以打猎为生,后来在城郊与荣王相识。
秦绾不卑不亢的行礼,视线却直视着马背上的顾子夜:“顾大人,民女不知今日有婚假队伍,只觉春假将近,放些烟火好讨个彩头。”
顾子夜上下打量着女子,纵使他再不想让自家妹妹嫁给荣王那个废物,可是不代表谁都能来破坏妹妹的婚礼。
顾子夜没想过多追究,轻勒马绳,想回身归队。身后女子却突然跪地请恩道:“顾大人,民女有几句话想跟顾二小姐单独聊聊。如今整个襄安城的百姓都看着,顾大人也不愿事情变得不好看吧?”
“你在威胁我?”顾子夜微微眯眼,他虽不似顾二那般轻视人命,但只一个草民妄想威胁他,也是痴人说梦。
马匹向前两步,被人叫了回来。
“大哥,小妹喜日,莫要生事。”声音来源不难找,乃是顾家大小姐,顾明依。
顾家是与寻常家不同,儿女排行是分开相论。长子顾子夜,长女顾明依同时排行老大。而顾笙作为幼女,便被叫做顾二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