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找路菲合作的是薛其。媒体行业果然没有迟钝的人,他推荐的平台是国内最权威的,版面是最抢手的,费用是最优厚的,连同“非非教主”这个笔名一同抛来足见其诚意。
然而,路菲一口回绝了。这当中有私人感情因素,也有邮件背后的指点迷津。
私人角度出发,她对于薛其见过孩子之后的某些“动作”很有看法。
人的欲望都是一点一点被勾起来的。起初,他只是拍了孩子的照片,拿回去向老妈交差。没成想“奶奶”这个身份顿时让老人起了夺孙的欲念。
最近一次时装周,老太太居然和儿子一道飞来纽约,强行约路茜出来见面谈大孙子归属问题。
虽是小城市家庭妇女,这些年随儿子也跑过一些城市和国家好歹见过世面,拾掇拾掇坐在那气势还蛮唬人的。刚见面就开始讲条件。
眼看路茜不到35岁继续生育不是问题,她直接了当地抛出了预备好的观点,并且夸下海口,无论想生多少,孩子的花销他儿子全包。
纵使路茜有备而来,也不好将史密斯的生理缺陷摆在明面。情急之下扯了弥天大谎,说自己生孩子大出血,摘除子宫这辈子不能再生了。
老太太愣了半晌,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她也不傻,知道自己大孙子的亲妈,跟国内那位天仙儿媳妇没法比,总算没提出更过分的想法。
路茜心里憋着一口气,转头全都发到了薛其身上。她知道自己做事不冷静,生怕站着理反而弄成没道理,应付一大圈始终拉路菲作陪。
薛其并不知情啊。借着时装周的机会向路菲递来橄榄枝。以为条件如此优厚,对方没有拒绝的道理。谁成想,凡事迂回婉转的路菲,这次竟然一反常态,拒绝得干脆利落。“我和Rosemagazine签了独家协议,再与其他媒体合作要吃官司的。”言辞滴水不漏。
薛其也不晓得此话真伪,他最担心的无非是,“稀缺资源”被其他媒体集团捷足先登,既然拒绝的理由是不能再和任何一家媒体合作,这个担心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实际上他担心的问题依然存在。
路菲虽然不知道,邮件另一端什么人在操控,但是显然沟通起来,已经把对方作为一个知己。对方真的很了解,她走出去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岔路,关键时刻只言片语,总能让她在举棋不定时迅速厘清思路明确方向。只积累口碑,不着急变现,是他们共同约定的目标。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越早变现越早贬值。”说话的口气与夏平不完全相同,此刻交手的这位更像专门和钱打交道的人。
对于整盘棋,路菲看不太懂。但是架不住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属于玄学范畴。有些人,貌似掏心掏肺地对你,但你始终存有一颗戒心。有些人,只在很远地方画一个饼,你却心甘情愿为此暂时忍饥挨饿。
国外做媒体这行,地位待遇没有在国内高。栏目合作的费用微乎其微,一月一期的频率更是仅够温饱。加上电视台的零星散活,作为攒学分的实习经历,数量和质量差不多够用了。
按照学校不成文的规定,除了本土实习项目,对学分增益最快的是跨境合作。拒绝薛其的好意,相当于总体上减缓了趋近目标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