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赶慢赶这个时候才将流民安顿好,大柱先去了一趟郡府,结果扑了个空,从留守的神武军处知晓了雁萧关去向,才又赶来天坑,一跨进门便顿住脚步。
因为终于有了救治青城患病百姓的药方,种大夫过于兴奋,说话的声音可不小,他在屋外远远便听见了他赞叹的声音,疫病能解决他自然也觉高兴,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解决疫病的人居然会是……明几许。
与他态度不同,陆从南和眠山月对视一眼,一人一鸟如出一辙的傻白甜,还是个看脸的,一直不觉得明几许是恶人,只是他们也不能解释明几许做出的事情,在孙起元等人一次次怨怪他时,唯有沉默。
大柱早便发现了陆从南的想法,瞥了一眼面露高兴的陆从南,叹了口气,或许心思单纯的人直觉真的较寻常人更准。
雁萧关这时也看见了他,看了过来,大柱大咧咧走过去道:“王爷,城外流民已全部安顿好,兄弟们给他们搭了两个大窝棚,男女各一方。”
他顿了顿,又道:“有看天气的流民说,近些时日青城都无雨,窝棚足以让他们落脚。”
种大夫勉强分了一丝心神在大柱身上,满脸疑惑,一时没反应过来:“流民?什么流民?”
孙起元这才勉强抑制住复杂的心绪,满心喜悦将城外发生的事说了,又道:“……种大夫待会进去天坑,可千万别忘了同官大人说一声,城外的流民解决了,再将此次疫病解决,日后青城定能顺风顺水,欣欣向荣。”
种大夫在青城生活了几十年,一生没娶亲,孙女种略红并不是他的血脉,而是他在城外捡来的,他自然知晓流民的存在,曾经还猜测过,种略红或许便是最早一批流落到青城的流民的孩子。
他待种略红视如己出,种略红对他更是全心全意,这份感情早已让他不在乎种略红的来处,自然没有追根究底。
此时听孙起元在身边絮絮叨叨,想到流民往后有了去处他也欣喜不已,走到雁萧关跟前,躬身行了一个大礼:“王爷大善。”
雁萧关立即扶起他:“种大夫不必如此,各取所需罢了。”
或许就陆从南和眠山月懂他他这话隐含的含义,不过他也没多说:“既然已有解决疫病的药方,就别多耽误了,早些将药熬出来,百姓也能少受些苦。”
“是,是。”众人连忙应声。
拿到药方时,雁萧关便有预感,在来的时候,他将明几许留下的药材一起带了过来,此时自然派上了用场。
城外高山和码头边同时升起屡屡炊烟,河边飘着麦粥香味,流民排着队望着前方,止不住的口水直流,吞咽的声音此起彼伏。
而在高山的天坑内,弥散开来的却是让人忍不住苦起脸的药汤味。
尤其是成排的药炉同时熬起药时,那味道简直让人退避三尺,周围人却里三层外三层望着药炉,眼冒绿光,恨不得早早扑上去,好能得到第一碗药汁。
攸关性命,他们早便迫不及待。
而一道身影就屹然挺立在药炉前面,那是只需要看一眼就感到心安的存在。
因为雁萧关的存在,他们按捺住了争抢的心思,等着他的安排。
这时,官相旬拿着一本册子急匆匆走过来,一看见雁萧关,便扬起一抹笑容递过册子:“这是按照病症轻重缓急列出的名册。”
雁萧关接过,上面的人他虽一个都不认识,不过他还是认真的一一翻看。
不多时,种大夫便满头大汗将药炉中的药汁倒进碗中。
雁萧关也将册子翻回了第一页,看着上面的第一个人名:“李大。”
围着的人群中立即有一只手高高举起:“这,李大是我爹。”
一个少女迫不及待走到前面,接过官相旬递给她的药碗,滚烫的药汁让碗壁变得灼热,她不顾手心的灼烫,牢牢将药碗捧在手心,碗上方飘起的白雾熏地他眼冒泪花。
雁萧关记得她,那日抬大石时刻准备上前帮他砸盗匪的少女之一。
她神情坚毅,看着面前的两人,深深弯了弯腰:“谢谢王爷,谢谢官大人,等爹好了,我让爹来给你们磕头。”
说完,她便捧若珍宝的端着药汁往里面安置病人的地方跑去了。
雁萧关笑了笑,继续叫道:“王二。”
人群里挤出一人,没有人抢夺,所有人都按照雁萧关叫出的人名一个个依次上前,端过药汁后说出的话同一开始的少女几乎一模一样。
虽然这些人并不是雁萧关的封地子民,可也是大梁人,受着他们的感恩,尽管一开始雁萧关并没想要获得什么回报,也止不住心头发热,他们这番辛苦到底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