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嫂子和凤娇姐这段时间帮了他们一家很多,不光房子的事,还有这次合伙,他一分钱没出,只是跑个腿卖货,她们俩就分了他三成。
他没有另吃差价,也不会去吃这个差价。
“开厂?”
“对,我要再跑省城一趟,我二哥的朋友在省城卖衣服,可以帮我租房子。”李文寄觉得省城也可以大卖一笔。
“姐,我觉得开厂子可以,咱们除了牛仔布料的包,也可以做别的布料,还有之前咱们做的四件套,也可以做了运出去卖。”李凤娇同意。
“啥四件套?”李文寄不知道。
梅子让他看卧室的床铺,李文寄眼睛一亮:“这个可以!”
“那就开厂?”梅子有些晕头转向,她咋就从一个下岗工人快变成厂子的老板呢。
布料的本钱没有另算,四万九的三成是一万四千七,李文寄只要了一万四,梅子和李凤娇不愿意。
“两位姐姐听我说,七百块钱很多我知道,但是你们连本钱都没去掉就给我分钱了,我拿了一万四就够多的了。这次如果不是你们,我现在估计正抱着丽丽哭呢。就这一次,咱们以后正常分账行不?”
“别跟我争了,我知道你们不差钱,我这都属于空手套你们的钱,一万四可以了。”李文寄嬉皮笑脸,这次真的满载而归!
“什么叫空手套钱,如果不是你,我们也不会想着把包卖到南方啊。”梅子白了他一眼。
“就这么说定了,我拿一万四,剩下你们姐俩再分,我得回家了,丽丽肯定担心坏我了。”李文寄说完就跑了。
李凤娇摇摇头:“文寄兄弟人真的挺不错的。”
“是啊,真实诚。”梅子突然想到她们俩分的钱:“凤儿,我们俩不是同时在做梦吧。”
李凤娇眨眨眼睛:“不是做梦,是真的赚到这么多钱,姐,我想都不敢想!”
四万九减去一万四还有三万五,她们姐俩一人可以分一万七千五。
“我要给豆豆买台彩电。”李凤娇已经想好了。
“那我也买台彩电。凤儿,我还要买洗衣机。”梅子什么都想买。
“那我也买台洗衣机。”
……
彩电和洗衣机都没买成,他们仨用这次卖包的钱买了一处厂房,佟大叔帮忙牵的线。
厂房就在三家河东边,原来是小型的服装厂,已经倒闭两年了,场地一直没有租出去,之前收的二手缝纫机就是从这个厂子拉出来的。
本来是打算租下的,合计一下买下来更合适,现在只要8万块钱,厂子里还有一些没有处理完的缝纫机也都包括在里面。
厂房老板已经不在p市发展了,守厂子的人是他三叔。三叔也姓佟,跟佟大叔是老战友,之前的缝纫机就是三叔做主便宜卖给他们的。
可是厂房的价钱三叔做不了主,给在外地的侄子打了电话。侄子也认识佟大叔一家,让了些钱一口价8万块,价格要是能接受他就回来办手续。
8万块怎么可能不同意,加上手里原来的存款和馄饨店的利润,李玉兰又借了她们一些。李玉兰不想让她们去银行借那个什么贷款,还不如拿她的钱用,她不收利息。
李凤娇和梅子准备按正常的利息给她,虽然很快就能还上,但是不给利息怎么可能。就算玉兰婶不要,她们心里也过意不去,从开店到现在,玉兰婶帮她们很多了,而且买厂子借的钱也不是小数目。
因为是合伙,免得以后有纠纷,三家签了合同。李文寄出钱最少,但是销售由他全权负责,商议一番李文寄占股30%,李凤娇和梅子各占35%。
李文寄很感谢两位姐姐,实打实的算,20%他都不该拿。
最开始是打算三家平分,李文寄不同意,觉得自己只是跑跑腿,拿的有些太多了。
李凤娇和梅子给他30%也是两人仔细商议后决定的,跑销售很重要,她们俩连P市都没有出过,让她们去卖货,怕是一出火车站就找不到东西南北了,而且运出去也是一个难题。
李文寄虽然出钱少,可是付出的精力可不少。他现在也有了本钱,完全可以自己开个小作坊。可他没有,还拉着她们俩一起开厂,就跟他没有瞒下卖包加钱的事情一样,他都拿出诚意来了,她们姐俩肯定让他心里也舒坦。
李文寄最后同意占股30%,但是还玉兰婶钱的时候也得算他一份。
厂子所有手续都办好了,除了雇佣原来的几位工人,他们又招了些人,原来守厂房的佟三叔继续为他们守厂房。佟三叔家就在厂房旁的街道,也是有些人脉的,有他在不怕外人来捣乱。
厂子中午管饭,雇佣了佟三叔家的婶子来为工人们做午饭。
佟三叔的闺女已经嫁人了,儿子和儿媳也去了外地发展,孙子都带走了。佟三婶在家也是闲着没事,她厨艺还行,以前也是在侄子开的服装厂为大家伙做饭。侄子厂子倒闭了,她也就失业了。
一人做饭忙不过来,佟三叔给她打下手,他们多开了佟三叔一份帮厨的工资,佟三叔还挺不好意思,最后只要了一半。
所有工人加上他们三人先把厂房的卫生打扫好,整理出库房放布料和完工产品。打扫卫生的工人都有工钱补贴,加上中午还管饭,大家都铆足了劲干。早打扫好卫生早开工,早开工就有工钱拿。
因为是工厂了,定好每个月10号发上个月的工资,算起来压了10天的工资,大家都能接受。因为压的那10天还不一定能开工呢,而且其中两位老板还是凤梅小吃铺的老板,不怕他们跑路。
布包计件的价格还是原来的价,有新招的工人不太能算明白,老工人给她们讲解一番,新工人个个都乐开了花,这比其他厂子的工资要合适。
选了好日子,三家河家纺厂正式开工了。
这次不光做了布包,还做了雪纺发圈和口罩。布料和纺织厂谈好价格由他们直接送过来。
开工两天后,李文寄的二哥打来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