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铨题稿》十四卷,高拱撰。
“高先生在做吏部尚书时的奏疏十分有趣,咱有时候读书累了,就看着休息休息、打发时间。这些皆是前人之芳躅,可当后世之轨辙。可以摘取有用的条例,为吏部的铨选打个样儿。”
高拱眼神十分复杂,他从未曾想过小皇帝书案上摆着是他的奏疏合集,这不但没有令他欣慰,反而更升起一股巨大的疑问,“臣在馆阁,素以国家之事为急,而不暇计其私嫌。皇上嫌我,是因臣不能奉顺圣意乎?臣虽不肖,安敢弄天子之威福以求快其私哉!”
朱翊钧摇头叹道:“我知先生清洁峭直,家如寒士。先生不知我,但我自认了解一些先生为人。高先生曾因徐家子弟一事,更告以驳地方官的判决,中言‘盖虽未敢废朝廷之法,以德报怨;实未敢借朝廷之法,以怨报怨也。’高先生爽利直白,诸阁臣所不及。”
这是对其人品能力的肯定。高拱入主枢垣、俾掌吏部。清丈还田,解百姓之困;俺答封贡,定边疆之乱。励精图治,清官员之贪;抚剿广西,平云贵之叛。此社稷重臣,他值得一个明明白白的解释。
“我知先生疑问。譬如昨儿我想去爬树摘石榴,”一句话说道这里,高拱严厉的眼光扫过来,朱翊钧多少有点儿心虚,主要是在这个年代娱乐活动实在太少,只能自己多多找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户外活动,。
他顿了顿,不理会高拱,径自说道:“到了树下看着满枝杈的石榴,跟着的人纷纷不一。甲说‘可以将果子全部摘下来,存在冰窖慢慢吃,这样麻烦一回可以吃好久,分一分枝杈能养养剩余的果子,果子能结得更甜。’乙说‘不如将果子留在树上,只捡最大的那个摘下来,以后随吃随摘,这样能吃到最新鲜的,窖藏的毕竟不如新摘的可口。’两人就这个问题差点儿吵了起来。”
高拱听到这里,渐渐地有些明白了。
“其实对我来说,哪种方式都很好啊。全部摘下来,自己吃不了,可以孝敬两宫,并赏赐臣下,养好树木以后还有更甜的果子。随吃随摘,也能吃到最新鲜的果子。两种方式任何一种都有利于我。结果却是两个人在树下吵了起来,我哪个果子都没吃到。高先生,你很好,张先生,亦很好。你们皆是人中龙凤,只是,龙多不治水啊!”
龙多不治水!高拱被这话震了一下。他缓缓拜倒。
在文华殿接圣旨时,他没有拜谢;皇帝温言褒奖时,他没有拜辞;却是这个时候,他跪了下来。
“臣明白了!臣叩谢皇恩!只是还有一问,为何是我?”
这话问得没来由,朱翊钧却听得明白。高拱是问,为何两人择其一,是张居正留而他走。
小皇帝调皮地笑了笑,道:“江陵相公面若傅粉,眉目媚秀,风姿如覆雪之昆仑,肃肃烨烨,清冷艳绝。朕自然想天天见美人的。”说完拿调侃的眼光打量着高拱。
高拱脸色一下子就黑沉下来,气咻咻地站起来,就要向外走。
身后响起朱翊钧略带笑意的声音:“高先生,用完膳再走吧!”接着又正经道:“高先生只要想着并不是因张太岳而止步阁枢,而是为天下重任止步阁枢,心里就不委屈了!张先生将来不定有悠游林下的福气呢!”
高拱转身,行了一个五拜三叩的大礼,恭敬地退出了隆庆六年的夏天。
他并不知,朱翊钧之所以选择张居正,不是因为张太岳相貌好,也不是因为张太岳能力强,而是在原来的时间线上,明年张太岳就会给小皇帝上一道《请择有司蠲逋赋以安民生疏》。
大明享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在整个国朝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有且只有张居正上奏,告诉皇帝,大明的积欠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一个心中有万千黎庶的宰相,一个上欺皇权、中压臣僚、下迫士绅,背叛了整个统治阶级也要给百姓喘口气的宰相,值得人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