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七月的天气,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瞬便是疾风骤雨。张居正刚迈入吏部值房,便听到杨博站在窗边,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吟诵着宋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张居正听了不禁亦是有感而发:“人世沧桑如此迅捷,尘缘满日,若似弹指啊!”
杨博听此音,方回转身来,见张居正肃肃落落立于门前,眉梢鬓角皆有水汽氤氲,便知他是冒雨前来。杨博一愣,再想不到这个时间会有人来找。本来今日见气候不好,他早早就将书办打发回家了,遂张居正进门后也没人通禀。
杨博忙从柜子里拿出一条雪白的松江棉布递给张居正,“知道你洁净,这帕子没有过,擦擦吧。”
张居正欣然接过帕子,边擦拭边道:“叨扰了,杨公对雨伤怀,慨世而咏,大有悲凉寥落之感。”
杨博请张居正入座,亲自烹茶款待,见自己先前吟诵被听了去,不由得一叹道:“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吾冒幸忝窃高位,戴罪官场四十余兹,甚愧!”
“太宰四十余年文武经纬、出入将相,天下倚以安矣。如今,当主少国疑之时,更该以藐然之躯,横当天下之变,不复计身为己有。仆蒙受先帝厚恩,托以辅弼之责,愧得治国之柄,当以重振吏治纪纲为要,此乃保我大明社稷之正途。”
张居正此话说得不疾不徐却铿锵有力,他这次来吏部找尚书杨博,并不是为了抚景伤情、专为感慨人生的。或许杨博此时已有了悠游林下,泉石天籁伴桑榆晚景的打算,但是张居正却如日出东方,光芒赫赫,尽销云雾照乾坤。
说着,张居正就从怀内拿出了一份条陈,正是此次京察后内阁拟定的结果,双手捧给了杨博。难为这么大的雨,张居正的衣服皆有些打湿,这份条陈却干爽如故、带着微热的体温。
杨博见此一愣,遂郑重接过来,展开看时:吏部等衙门考察奏黜吏部员外郎穆文熙,都给事中宋之韩、程文等三十三员……吏部主事许孚远、御史李纯朴、杜化中、胡峻德、盛时选、刘曰睿、张集,左右给事中涂梦桂、杨镕、周芸、张博……五十三员降调外任。
除了主动请辞致仕的都给事中韩揖外,其他由高肃卿提拔重用的言官此次基本上全军覆没。只有一页纸的条陈,杨博足足看了一刻钟。
半晌,他将手中条陈放下,沉吟片刻道:“别的也罢了,汪南溟(汪道昆)素有文才又嫉恶如仇,对于此人的处置,可再斟酌一二。”
汪道昆与张居正是同年,徽商子弟,自小富贵,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巡视蓟辽前线时,这位刚强豪爽的文人老毛病又发,加之是老友戚继光的驻地,于是就任性肆情,不听前线汇报、不查战场详情,只一味呼朋唤友、饮酒作乐。
真是趋炎的压脊挨肩,附势的吮痈舔痔,得势叠肩而来,失势掉臂而去,通宵达旦、买笑追欢。
结果报上来的军费账目混杂不清、诸多漏洞。气得张居正给小皇帝上了一份《请谕戒边臣疏》 :……臣愚伏望特敕兵部,令其行文各边总督、镇、巡等官,秋防在迩,比常务要倍加儆备,庶可永保无虞。……
顺带着把拟好的敕稿一起进上,笔头上写着伏乞圣明裁定,实际上给皇帝布置了课业任务,并规定了初六日早朝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