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苏府花园的亭子里,只有一盏微弱的烛火照亮两张清丽的面容。
"你说周明远那些人又在琢磨什么?"苏云锦啜了一口热茶,声音压得极低。
商九歌整了整衣袖,脸色凝重:"朝中人人都知道苏大人与皇上联手阻挠林公子入上书房一事,太后颜面无光。周明远正想抓把柄给你父亲难堪。"
"就用我办女学一事做文章?"苏云锦冷笑,"真是无聊。"
商九歌摇头:"这事不小。你筹备女子学堂,打着'培养良家闺秀'的名义,却教授诗词歌赋之外的算学、经义、历史,甚至还有医术。周明远那些老古板哪容得下这个?"
苏云锦眉头微蹙:"所以我才想借江南丝绸的生意筹款,低调行事。"
"问题就出在这里,"商九歌压低声音,"我父亲在户部的消息,说顾景辉家族在江南的生意突然得了朝廷照拂,税赋减了三成。你知道为什么吗?"
"不是前些日子还被查税吗?"
商九歌意味深长道:"转得快着呢。顾景辉已经投了皇帝,周明远不敢再为难他。现在他倒打一耙,主动向我示好,说可以在江南丝绸行会上替我们说话,条件是..."
"条件是我请父亲在朝堂上替他美言几句?"苏云锦讽刺一笑,"这么拙劣的手段,他也想用?"
"他是榜眼出身,才华横溢,就是从没把女子放在眼里。"商九歌冷笑,"他根本不知道,你我经营的丝绸生意早已在江南扎根,不靠他那点人脉。"
苏云锦沉思片刻:"拒绝他了?"
"当然,"商九歌哼了一声,"我直接告诉他,商家做生意,还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
"恐怕他不会善罢甘休。"
商九歌点头:"今早刚收到江南的消息,我们的几家绸缎铺子被当地官府以'女子不得经商'为由查封了。那些官员明显受了指使。"
苏云锦眼神一冷:"顾景辉这是要断我们的财路。"
"不止如此,"商九歌递过一封信,"周明远在朝中上奏,说你开设女学有违礼法,教唆女子不安本分。还鼓动周子安联合几十名国子监的学生上书,声讨此事。"
"连太后都默许了?"
"太后乐见其成,"商九歌苦笑,"你父亲前些日助皇帝一臂之力,太后正想借机敲打苏家。"
苏云锦沉默许久,忽然道:"那就让他们来吧。"
翌日清晨,林潇刚走出府门,就见叶临风一脸笑意地等在门外,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察觉他眼中的有点焦虑。
"怎么了?"林潇淡然问道,语气平静如常。
叶临风夸张地叹了口气,拍拍林潇肩膀:"林公子,这次可真热闹了!苏家那位才女又惹麻烦了。"
林潇蹙眉,声音略带责备:"说正事。"
叶临风立刻收起玩笑表情,压低声音:"苏小姐的事情闹大了,有人想借此打击苏家。"
二人急匆匆来到苏府不远处的一处茶楼。苏临渊已在二楼雅间等候,见他们进来,立即起身,面带温和的笑容相迎。
"两位来得正好,茶刚沏好。"苏临渊言谈间彬彬有礼,但眼神中已透露出忧虑。
林潇单刀直入:"情况如何?"
苏临渊轻叹一声,声音柔和却字字有力:"父亲被连夜召入宫中,太后亲自训话三个时辰。皇上虽未表态,但明显默许周明远他们的举动。"
叶临风端起茶杯,眉飞色舞道:"女学的事情嘛,不就是教几个闺秀读书写字?那些老学究真是太无聊了。"说着脸色一转,眼神犀利起来,"为何突然变得这么棘手?"
"顾景辉。"苏临渊温和地吐出三个字,,"他私下联络了国子监大半学生,煽动他们集体上书,声称'女子习文习武,有违天理伦常',煽动舆论。"
林潇沉默片刻,眼神如止水般平静,:"太后是要借此事打击苏家。"
"不止,"苏临渊递过一张字条,语调依然温和,语气中已带着冷意"连我也被点名批评,说我'纵容妹妹荒唐行径,有违朝廷体统'。显然是想把我也拖下水。"
叶临风接过字条,看后夸张地做了个鬼脸:"这些老古板,连你这样的模范君子都要批评,真是无药可救了。"随即正色道,"这分明是逼你站队。"
"苏大人如何打算?"林潇问道,声音冷静,不带丝毫情绪波动。
苏临渊苦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父亲已被逼到墙角。太后明言,若不公开表态反对女学,便要重新考虑苏家在朝中的位置。"
林潇沉思片刻,忽然抬眼:"这是个机会。"
"机会?"叶临风夸张地瞪大眼睛,"你该不会想在这种时候出风头吧?"
苏临渊则微微一笑:"林兄有何高见?"
"周明远和顾景辉想借此打击苏家,太后想借机分化皇帝阵营,皇帝表面不干预实则静观其变,"林潇语气平稳,逐条分析,"我们不能只被动应对。"
"你有何计策?"苏临渊目光温和中带着期待。
林潇低声道:"既不能硬碰,就要借力打力。此事关键不在女学本身,而在于如何让各方都下台的同时,保住女学。"
"你是说..."叶临风眼睛一亮,兴奋地打了个响指,"我们要来个反将一军?"
"我们要给皇上一个台阶,让他能在不得罪太后的情况下支持苏家,"林潇沉声道,依然面无表情,"同时给周明远他们一个教训。"
三人密谈良久,最终敲定计划。苏临渊起身告辞,举止依然从容优雅:"此事我去与妹妹商量,明日便可行动。多谢两位挺身相助。"
林潇点头,语气中罕见地透出关切:"切记,一切要低调,不可暴露我们的联系。"
"那是自然,"叶临风笑嘻嘻地说,拍拍胸脯,"这种精妙计策,若是泄露了,岂不可惜?"
次日午后,国子监外聚集了数十名学生,为首的正是周子安。他们手持匾额,上书"纲常蒙羞,礼法不容"等字样,高声叫嚷要"驱逐误导女子的奸邪之人"。
就在此时,一队禁军突然出现,将众人团团围住。
"何人在此喧哗?扰乱朝纲,意欲何为?"领头的将领厉声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