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轻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楚琰站在讲台中央,自信地侃侃而谈,“如此,便是我等最大的欣慰。愿此惠民险能真正惠及黎民百姓,不负初衷。”
“草民皆出身贫寒,饭都没吃饱,着实拿不出钱来买惠民险。”村民们面面相觑。
看到百姓们对惠民险依旧兴趣寥寥,心中略感焦急。齐煊站上了简陋的讲台,宣布道:“各位乡亲,此惠民险,官府特设补贴,旨在减轻大家的负担。”
话音未落,人群中便传来一片质疑的声音。一位年长的村民站了出来,满脸疑惑地说道:“大人,恕草民直言,几十年来,只听过官府征收赋税,还从未听说过有官府还会出资补贴百姓的事。”
齐煊听罢,神色沉静。他知道,若不在此时为朝廷立下威信,百姓们定难以信服。他深吸一口气,缓步走下讲台,双手背在身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乡亲们……”齐煊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威严的力量,“我齐煊以官职担保,此事千真万确。若有虚言,愿以官职为赔。”
村民们被齐煊的气势所震慑,纷纷屏息静气,目不转睛地看着他。齐煊继续说道:“我知大家对官府多有疑虑,但今日,我便在此立下字据,若惠民险无法按所说实行,楚某愿亲自承担责任。”
说罢,他从袖中取出纸笔,就地写下字据,字迹刚劲有力,内容简明扼要。楚琰写完后,当众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交给村长保管。村长双手接过,感激地说道:“齐大人如此诚信,草民等心服口服。”
楚琰微微一笑,目光柔和下来,他看向村民们,诚挚地说道:“各位乡亲,惠民险乃是为你们设立的保障,愿大家能相信我,相信官府的诚意。”
一时之间,村民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了信任的神色。一位年轻的村妇感激地说道:“有齐大人担保,草民愿意一试。”
楚琰见状,心中一松,目光转向齐煊,二人目光交汇,心领神会。齐煊上前一步,接着楚琰的话头,继续为村民们详细讲解惠民险的具体内容。村民们围拢过来,积极投保。
齐煊欣慰地看向楚琰,相视而笑。
窗外的阳光透过竹帘洒进来,照在木质的书案上。楚琰面前摆满了账册和文书,正皱着眉头,仔细查看着账本。齐煊静静地站着桌旁,手中拿着一卷公文。
楚琰放下账本,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说道:“半个月的经营结果不甚理想,入不敷出。这些账目显示,投保的百姓大多是老弱病残,赔付过高。”
齐煊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沉思。他放下手中的公文,走到楚琰身边,低声说道:“归根到底,还是投保的百姓不够多,不能真正起到达到共济的效果。”
楚琰点点头,神情有些凝重:“是啊,若不改变策略,恐怕惠民险难以为继。灾荒过后,百废待兴,赈灾险的推广也让不少工坊得到发展。若把工坊作业的工人纳入到惠民保障中,扩大资金池,才能真正达到共济。”
齐煊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入手。首先,广泛宣传惠民险的好处和保障内容,让工坊工人了解参保的实际利益。其次,给予前期参保者一些优惠和奖励,吸引他们主动参保。”
两人默契地相视一笑。
说到找工坊合作,楚琰立马想起杨琦。
“楚琰,今日光临寒舍,实在是稀客。”杨琦调侃道,“你一心扑在惠民险上,我想见你一面都难。”
楚琰步入簪花工场,只见杨琦在指导工人们簪花。见她进门,杨琦放下手中的簪花,笑盈盈地迎了上来,“说,怎么想起来找我了?”
楚琰笑颜如花,半开玩笑地说道,“来看看我东华堂出来的工人,干得怎么样。”
杨琦闻言,眯着眼看她,“当真是来看工人的?不是来找我聊惠民险的?”
“嘿嘿,还是瞒不过你的慧眼。”
杨琦闻言,脸上笑容渐敛,显得有些为难。她微蹙娥眉,叹道:“楚琰,簪花工场利润微薄,已经负担着工人们的赈灾医疗险,若再掏钱为工人们参加惠民保障,只怕是雪上加霜,咱们工坊实在难以承受。”
楚琰见状,心中略有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