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先生,今天是我穿越来到这个时空的第一天,老实说这一天的信息量太大了,我脑袋快爆炸了,现在晕乎乎的......”
目前的形势,实在是不明朗,陈奇先生知晓帆先生线下陈一帆的学生身份,也跟着帆先生干了快四年,缘何帆先生不安排陈奇先生来主持联盟大局呢?
“陈奇先生,您也知道我的情况,我对这个时空包括你们的联盟真的是一窍不通,听了您刚才的一番讲述,您跟着帆先生一起四年了,对联盟的日常运行比我更了解,您更适合来主持联盟大局,可以麻烦您安排我回去吗,我想回到原来的时空,在我原来的时空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面对纷繁复杂、理不清头绪的异时空,我打起了退堂鼓。一方面,我跟帆先生真的没有什么瓜葛,况且帆先生根本没有事先征求我的意见,就把一个烂摊子甩给我,也让我生气。现实中,我真的很反感这种大男子主义、大家长主义的做法,一句句轻飘飘的“我需要你”“我觉得你最适合”“我是为你好”就把我打发了,可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10来岁、20岁出头的时候,我曾经无比迷信长辈的话、前人的建议,把他人的指点迷津当作人生路上的指南针。当然那时的我,也无比热衷于在每一次取得小小成绩后,沾沾自喜地给他人指点迷津,毕竟自己走过的路,淋过的雨,吹过的风都是真真切切、刻骨铭心的,不会欺骗自己,我也真心希望他人能汲取我的经验和教训在我的肩膀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可是踩过一些坑后,才逐渐理解经验主义思维模式自身的缺陷,开始思考成功与失败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对于失败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甚至瞎琢磨出了一套墙的理论。
什么是墙的理论?从小到大,想必我们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一句话“别往前走了,前面是墙,再一根筋往前走,就要撞得头破血流了。”墙在这里是一个隐喻,它是生活中家人、亲友、恩师、前辈口耳相传的不可跨越的难关,无法战胜的强敌,遥不可及的目标。这面“墙”的存在,警示我们摈弃“不撞南墙不死心”的固执,学会圆滑变通,适可而止,及时止损。但有时,这面“墙”并非真实存在,是道听途说的深渊,是恐惧假想的对手,是内心预设的屏障。
这面墙为什么会存在?存在多种可能性,一种是确实有人走了这条路没有走通,所以口耳相传此路不通、前面有墙,一种是有人想走这条路,看到前路深不可测,担心前路有墙,选择了放弃止损,滋生了前路有墙的谣言和误传,一种是管理人员在此处确实设置了一道墙,不希望有人通过......
针对第一种可能性,前人验证过“有墙”,又存在多种情形。第一种情形,这面“墙”的存在是普适的,任何时间、任何人都不能跨越这道墙;第二种情形,这面“墙”的存在是条件限制的,针对某一些人或者针对某一些时间,这面墙实实在在存在、难以跨越。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从第一种可能性两种情形的衍生讨论就可以直观感受到,个人的经验受制于当事人主观能力、感受以及客观条件、规律等多种维度,是难以还原事件的全貌的。失败的经验如是,成功的经验也如是,一言以蔽之,走过的路是会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