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赵边就留了下来。
第二年她向母亲承诺会回去,然而公主的问话让她重新停止了回家的打算。
第三年她提前写信向自己的母亲致歉。
理所应当地收获了连番的来自母亲的暴躁信件,以及弟弟的指责信。不过暴躁归暴躁,指责归指责,主要还是表达对赵边的思念,以及关心。
赵边决定在第四年的时候回往赵侯宫,并且已经下定决心向公主表明回家的意愿。
然而,就在她写完回信的时候。有人敲响了她的门。是王金。
早在第二年,赵边就已经搬进了武侯院,当然,她仍旧拥有自己的一件屋子。
赵边收起自己的信件,而后打开了门。
王金一点也没有什么自觉,大大咧咧地就坐进了赵边的屋子。
“赵边,你知道么?”
“知道什么?”
“王宫要举行比武大会了。”
“你怎么知道的?”
王金露出了羞涩的笑:“我听一位磨坊侍女说的。”
赵边道:“磨坊侍女如何知道呢?”
王金道:“她们多了比平时更多的工作,磨坊的领头侍女说,宫廷里即将举行比武大会,会宴请各方人来华王宫。”
赵边仍旧将信将疑:“有一任先王不是下令不再举行比武大会了么?”
王金知道赵边不轻易地听信传闻,当然,赵边的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以前比武大会在华王朝上下很是盛行,无论是主要城都,还是一些大的乡间,每年都会举行比武大会,有时候甚至一年两次,碰上重大的节日,更是一年几次。
然而自从华王朝的一位王上,在一次比武大会中意外身亡之后,新任天子继位便立刻叫停了这些或正式或非正式的比武大会。
可虽然能理解赵边,但是对方的不信任还是让王金丧了气:“我第一个告诉你的,你要不信的话,可以问问你的公主。”
“你的公主”这样的称谓已经在王金口里出来好多回,赵边从一开始的羞恼,到最后已经习惯,对此更是没有了什么反应。
赵边点了头:“或许我可以问一问。”
“怎么了?”王金看出了赵边的异常:“你难道不想在比武大会上一显身手,获得天子的青睐么?甚至也许你能和孙仁一决高下。”
赵边闻言皱了眉。
王金却来了兴趣:“这些年来你们明里暗里的较量不算少。这次如果在这样的时候,你能在比武大会上击败孙仁,你必将成为公主的武侯!”
赵边望着王金:“万一我输了呢?”
王金闻言一愣,一时间没能回答上来。
王金的表情和反应令赵边觉得好笑:“你难道从没有想过我会输么?”
王金挠了挠头:“这我还真没想过。而且我有一种感觉,这次你能打败孙仁。绝对的!”
赵边道:“打败他从来不是我的目的。”
王金嗤笑了一声:“赵边,我们都认识这么久了,你心里的一点想法,我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点的。就咱俩,你扭捏什么呢?”
赵边闻言,脸上一红,对于王金的话不予置评。
*
当天晚上,赵边打算去见文姜,不过也不是问比武大会的事情,而是向文姜表达自己将要回家的意愿。
赵边原以为这是一个很顺利的过程,然而却被公主的侍女挡了回来。挡回去的理由是公主正在接见尊贵的外客。
赵边还想问得更多,然而却得不到答案了,因此只好揣着心事,回到了武侯院。
所经路途,都是无比的热闹,像是在为什么重大的事情而准备着。
赵边于是找了几个人来问,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但是赵边这时候越加相信王金的道听途说。
而赵边也没有为此困惑多久。
因为在第二日,沈武侯便宣布了官方的消息:为了接待西方帝国的外宾,天子准备在武侯院选取最为优秀的少年,在宴会上进行精彩的比武大会。
武侯院的少年们议论纷纷,几乎每个人都想参加,以期获得公主或者天子的青睐。
露个脸也是很好的。
但是沈武侯却很严肃地警告道:“虽然为了防止较重的受伤,比武大会时用的枪头、枪身、盔甲乃至于马鞍都与实战的款式不同,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比武就没有任何危险。”沈说着,眼神犀利地看向这群少年:“无尖的枪头同样能杀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