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的实在太快,回到学校后方柏寒送了季秋一个人偶,是他自己做的,看上去和方柏寒很像。
“你看,我的动手能力是不是还挺好的?”方柏寒邀功的语气很明显。
季秋笑着接过:“我会放在我的床头的,很像你。”
方柏寒突然有些嫉妒了,不过很快神色又恢复正常:“我给你打电话你会接吗?”
“再问就不接。”季秋一副绝情的样子,眉眼稍微弯了一下。
p大的课程安排的很紧密,一天中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方柏寒白天上完了,晚上需要去实验室跟彭教授的项目组,他完善过的设计方案经过开会得到了落地的机会,理所当然的由方柏寒主导这个研究进程。
彭教授和他说,p大虽然聚集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生,但是像他一样在大一就展露锋芒有独立研究能力的学生的确很少见,所以给了方柏寒很大的研究自主性以及技术支持。
而季秋,回到学校后也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兴趣小组的工作,除了他之外,还有三个高年级学长,都对城镇大脑的开发有着浓厚兴趣,他们开发一个大数据模型。
季秋虽然年纪稍小,但主导着整个项目的发展,调研完制定好架构后的每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周六周日的全天,他们都泡在这间不大的教室里,对着电脑一遍一遍的修改,模拟,运行。
兴趣小组里有个男生叫许时,性格高冷桀骜,但是做事情倒是十分稳重,能力和季秋不相上下,是首都本地人,家里都是从商的,家底殷实,据说在首都有好几栋楼,拒绝了父母的出国留学计划,一门心思的扑到了p大的计算机系,虽然平时不太爱说话,不过对待工作倒是十分认真,尽职尽责。
兴趣小组里带着眼镜的胖胖的男生是三年前榆州的理科状元,叫林业,行事虽然有些夸张,不过经常会冒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另一个将近一米九,性格同样阴郁寡言的叫孟津,同样也是首都人,是许时父亲在外的私生子,最近几年才接回许家,和许时一样大,同样的聪明,同样的天赋异禀,同样的对出国留学等一切许时讨厌的东西不感兴趣。
一个团队四个人,三个不爱说话,一个尤其爱说话,不过也形成了一种莫名的和谐,起码到目前为止,没有因为沟通产生不可调节的矛盾。
城镇大脑这个项目最初的构想是季秋做的,通过运用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借用大数据收集处理多源数据,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镇治理水平。
许时和林业是因为本身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开发就很感兴趣,所以在季秋找上门来的时候很爽快就同意了,至于孟津,是在得知许时加入后,才找到季秋表示自己也想加入,并且可以提供独特的技术支持。
几乎就是这样马不停蹄的忙了三个多月,四个人终于决定放一天假,尽管并没有人逼着他们在规定时间内需要完成这个项目,但调研后马上需要制定分期建设方案,汇源各种数据,搭建模型。
四个年轻人都卯足了劲,所以一口气没歇的干了三个多月,所以就算进展依旧不大,但还是在这个周日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而方柏寒在这个周日也因为实验室的维修而放了一天假。
两人都太忙碌,但周末方柏寒要是有空的话还是会去找季秋一块吃饭,每天入睡前也会给季秋打个电话,尽管通话时间很短,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来之不易了。
难得两个人都有假期,方柏寒早早就在季秋宿舍楼下等他。
季秋下楼的时候只穿了一件短袖,今天气温升高了不少,脖子上依旧戴着方柏寒送给他的项链,除了洗澡会摘下来,季秋无时无刻都戴着。
季秋看到方柏寒,冲过去一把抱住了他,因为时间太早,所以宿舍楼底下没什么人,两人的行为也不至于招来看热闹的目光。
方柏寒双手搂在季秋的腰间,他感觉到季秋瘦了一点,腰上几乎没肉了。
“好久不见。”季秋的语气懒懒的,带着撒娇的意味,他其实很少流露出这样的时刻,但是因为和方柏寒见面的时间实在太少,他也忍不住了。
方柏寒觉得愧疚,是他说要追季秋的,可是显然,他已经失职了。
两人去了学校外的一条老街吃早饭,天这时候才完全亮起。
“落地起码要一年,这个暑假应该没办法回南城了。”方柏寒给季秋的豆浆插上吸管,递给他。
季秋接过豆浆喝了一口:“我也是,目前完成的应该只有十分之一,暑假只能待在首都了。”
“你瘦了很多。”方柏寒语气心疼,直直的看着季秋。
季秋笑了一下,捏了下脸颊的肉:“是瘦了一点,不过我会健身,也可能是体脂率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