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再一次来临的时候,闻竹声离开了这里。
在此之前,他送佛送到西,把工地的安全建设添砖加瓦到极致。
先是来了一批人集中安装监控摄像头,原本只有设备仓库才有的监控,现在覆盖全生活区域,包括宿舍走廊和周边空地。
然后给林遇雪他们送了一堆报警和防身用品。
最后居然真的让派出所在旁边建了一个临时办公点,24小时有人轮流值班。
为此林遇雪对赵兰青的家世背景叹为观止,好像这样的背景跟林知洁分道扬镳也是必然的结果。
她这么感叹的时候闻竹声不予置评,倒是问她:“你很羡慕吗?”
羡不羡慕的,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呀,她就敷衍道:“还好。”
闻竹声一句“我家也可以”又生生憋了回去。
憋完又觉得自己越活越回去了,活到三十多还拿家里说事,简直没皮没脸,幸好林遇雪没给他这个机会。
周末的车票,闻竹声周六就要出发。
林遇雪想了想,还是决定送他。
闻竹声不愿她来回奔波,但她态度坚定,不容置疑,只好应了。
跟来时一样,一个箱子收拾完全部,但回首这独立的方寸之间,短短时间内竟然也充满了生活气息,淡蓝的窗帘,清新的香氛,白绿的褥子,全套洗漱用品,这些都是林遇雪一点一滴帮他搭建起来的,临时但舒适的“家”。
来之前,他没准备住这么久。
来之后,他依旧不想久住,但已经没法轻易说离开。
闻竹声叫了个车,他对此轻车熟路,来的还不是一般的三轮拖车,而是一辆精致的小汽车。
至少不风吹日晒了,云城紫外线足,林遇雪一向自诩晒不黑的也暗了两个度,倒是闻竹声,除了去镇上外,不出现场不出门,肤色一如既往的白皙。
林遇雪本以为这车直接一步到位,送到市里,结果到了镇上,闻竹声便拉着她下来,说是还没有一起逛过,今天在镇上玩一玩。
林遇雪不晓得他拖着个箱子有什么好逛的,但临近中午,先吃顿饭也好。
镇上的饭菜倒是不错,大多是当地人开的农家菜馆,口味和食材都有保证。
不过这饭吃着吃着,早上还晴空万里的天气,这会儿居然阴沉沉下起了雨。
街是逛不了了,下雨路也更难走,不如直接去市里,林遇雪只好建议,“再打给刚刚那师傅,看他有没有空过来接我们吧。”
闻竹声很淡定,半点不像赶路人,他只是扭头看了外面一眼,随意道:“下雨今天就不走了。”
林遇雪不满,“这里哪有市里住得舒服。”
何况明天还要高铁转飞机,再多赶一程,太累了。
闻竹声停了筷子,挑眉质疑,“你怎么知道这里没舒服的地方?”
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这小镇,连她老家的镇上都不如。
闻竹声意味深长地看着她无语的样子,也不着急解释,继续慢悠悠吃他的饭。
一顿饭吃完,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闻竹声这才胸有成竹地说:“走吧,带你去个好地方。”
除了来这里买一些生活用品,林遇雪对镇上压根不了解,倒是闻竹声三天两头往这跑,说不定确实知道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们沿着屋檐走,拐过一个街角,往上走了两百米,来到一片地势较高的居民区,这里的房子倒还不错,错落有致的几排二层小楼。
闻竹声带着她往里走,林遇雪没想到这地方居然还有人开民宿。
然后眼见着他停在一扇铁门门口,像回自己家一样,掏出钥匙打开了门。
林遇雪脱口而出:“你怎么有钥匙?”
果然闻竹声说:“定的民宿。”
“你一早就打算住这儿?什么时候拿的钥匙?”
闻竹声压根不理她,两人跑过不大的院子,到了廊下,他又掏出钥匙开了正屋的门。
虽然是二层小楼,但屋子并不大,下面是厨卫客厅,放着整齐的米色沙发。
装修并没有这里浓烈的民族风味,简单,清爽,温馨,倒有点闻竹声家里简洁的美式风格。
闻竹声从旁边拿了拖鞋给她换上,带着她往楼上去。
上面两间卧室,一间卫生间,同样简洁清爽的布置,站在窗边,可以远眺山景,附近小楼林立,不觉拥挤反而很有安全感。
闻竹声问她感觉怎么样。
林遇雪觉得不错,这里的民宅大多淳朴,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去过当地人家里,民族风格强烈,但对于外地人来说不免觉得拥挤混乱,头晕目眩。
居然还有这样舒服的民宿,大大超出她的预期。
再回到楼下坐在明亮的客厅,柔软的沙发上,林遇雪也有些飘飘然,森林里不大隔音的活动板房住久了,几乎产生了与世隔绝的感觉,直到这一刻,她才发现自己多么怀念以前唾手可得的东西。
屋外雨声淅沥,而这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没有嘈杂的人声,泥泞的路面,难闻的气味,简直像个乌托邦。
她都快忘了,自己曾经是穿梭在大都市时髦写字楼的白领。
很多事未必是表面看到的那样,同住一片工地,后面一栋楼的工人和前面一栋楼外派驻地的人是截然不同的薪水待遇;而远离了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彷佛建筑工人一般的自己,却获得了比以往高得多的收入。
闻竹声倒了两杯水过来,也在一旁坐下。
林遇雪这才回过神,“你对这里好像很熟悉,之前住过?”
但是他没有机会在外面住呀,每次来镇上,不论多晚,他都会回去的。
闻竹声不以为意,“来过,这地方也不大,看一眼都熟了。”
这里地处偏僻,没什么游客,住宿环境大都堪忧,找到这么一个地方,想必闻竹声花了不少心思。
既然如此,她也不再扭捏,不如好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