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浮生遗珠记 > 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浪子

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浪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林玉安在院中坐了一个时辰,拿了云里春练剑。待出了一身汗,终是把那些郁闷的情绪赶走。

岑子还不能练功,在一旁看得心痒痒,见他收势,一脸不解的问:“玉安哥哥今日有心事?”

“并无。”林玉安收剑的手一顿,疑惑道:“何出此言?”

“你总是向宅门看去,是想出去吗?”

“有吗?”

看宅门?他可没有。

“有啊,每三五招都会看一眼,似乎不太专注...”

他突然想起下午思考的问题,开口问道:“岑子,你今后有何打算?”

岑子一时双眼明亮,兴致盎然地说道:“此番回去,要与师兄一同劝师父到朝鸣山庄去住。”

“哦?”林玉安把云里春放在一旁,将茶壶提至炭火上热着。

又听岑子道:“师兄说在朝鸣山庄寻个僻静处给师父建小院,我俩一合计,师父不愿离开望竹居应是舍不得那一片竹林,师兄说他已叫成广哥哥安排,在朝山顶种下青竹,师父看了定会喜欢。然后呢,再替我寻个事做。将来一起挣银子给师父花。嘿嘿。”说着开心地笑起来。

林玉安拿钳子拨弄炭块,又问他:“你愿意么?”

“当然愿意啦。”

“岑子剑法如此精妙,不想开宗立派吗?”林玉安这话让他一愣。

“这倒没想过。”岑子挠挠后脑又说:“我只想和师父还有师兄在一块儿...玉安哥哥呢?”

林玉安呆呆地望着炭火说道:“我还没想好呢...”

说话间听闻身后响起开门声,他心口猛地跳了一下,满面期待地回头,却又一瞬失望。

是成广进来了。

原是宫洛雪叫他带话,说医馆里还忙着,让他们晚饭别等。

***

林玉安同宋知念、江玄以及岑子用饭一阵,邵文叙进来了。

宋知念招呼他一道吃饭,邵文叙边递了文书过去,边坐下说道:“收到口信,大理寺少卿林召鸿正往松县赶,明日午后能到。”说着扒了饭菜狼吞虎咽一番。

宋知念顿了顿接话道:“看来着实人手紧张,连他都外派了。”

“可不是。”邵文叙用饭可说得上风卷残云,他常年在军中行走,无论何事皆雷厉风行。

宋知念有些嫌弃道:“多少年了还是这幅做派,你也是读过书的,斯文点行吗?”

江玄一笑:“他就这样。”他一只手也不忘给宋知念夹菜。

见邵文叙只嘿嘿一笑,宋知念继续道:“今夜将该来的人都带到城外候着,林召鸿进城一个时辰后带到县衙来。姓赵的有何动静?”

“呵!”提起这个,邵文叙停了筷子,瞪着眼说道:“昨夜他家中好大的席面。仅他与主簿两个人,正堂关起门来十道菜,冬日罕见鲜蔬两道;东海活鱼一条,天不亮就从海边快马送来,送鱼的银子是鱼价四倍;三禽五菌汤在他桌上都算不得妙菜。一旁还请了妙音楼歌姬助兴。”

“哟!”宋知念头也不抬道:“吃得比我府里还好。”

邵文叙又道:“今日照常去了县衙,奋笔疾书此刻还没出书房。”

江玄饮下汤药接话道:“在编话本呢吧?他没发现少了个县尉?”

“说到这曹姓县尉倒有趣。”邵文叙几句话间碗便空了,岑子正听得起劲,连忙抢了碗替他盛饭,听他认真道:“拿了此人后,沿路打听一番,风评倒比县令好。百姓皆称,有事找曹县尉比赵县令管用。诶,多谢岑子!就这人吧...过于实诚。”

“我听丘易春说,胡塔村雪灾,曹县尉收到消息也带着人赶去了。”岑子在旁说道:“还说那县令早就知道胡塔村灾情,不仅没告诉他,还将他调去药王谷清理道路积雪,那可是两个方向。”

江玄也说道:“此事我们亦有听闻,这赵县令心术不正。”

“总之啊。”邵文叙又道:“明日我就在旁候着,殿下叫逮人就逮人,叫砍人就砍人。”

宋知念面上带着笑意白了他一眼道:“把刀给我收好啊,这事儿怕没那么简单。”

“明白明白。书信看了么?”邵文叙扬了扬下巴。

江玄这才放下筷子打算看看,宋知念瞧他行动不便,伸手拿过书信自己拆了看。

“孚安村?”宋知念疑惑道:“文思是孚安村人?”

江玄接过书信看了一阵道:“档记中所查,应该错不了。要去么?”

宋知念顿了顿道:“去。叫府里继续找人,我们去一趟孚安打听打听。”

林玉安觉得这地名耳熟,听得岑子在一旁道:“是兴莱镇孚安村么?”

江玄又看了一眼道:“没错。”

“我们也要去那。”岑子接话道。

青桥村时一片混乱,回松县路上众人都累得厉害也没机会多说之后的打算。

岑子又道:“方谷主说玉安哥哥的毒,灵蛊群山有法子可以解。孚安村或许有进山的办法,阿志哥哥已先行去了。”

宋知念此刻却开心笑起来:“如此甚好。本打算就此别过,不曾想还能再同路一程。”

一听这话,岑子疑惑道:“就此别过?宋哥哥不打算与我们一起了吗?”

宋知念神色有些落寞的放下筷子说道:“这两日时常想起王中元死前说我‘执着于德妃、九皇子之死,不行亲王之责,不辅天子左右;得万民供养,却只顾个人私事。’又问我‘是大绥江山之子,还是德妃一人之子?’”

他垂目间,听得邵文叙忿忿道:“那老家伙真这么说?”

宋知念没理他,继续道:“我恨这老贼,但经青桥村一事,又不得不承认这话说得有几分理。明堂之上常议仁政,可这一路看了这么多人这么多事,却生了疑惑,究竟何为仁政?仅施仁政够吗?”

他抬起头来坦然道:“我等总是坐在皇城里,终日谈天下谈治国,几个折子一看,脑袋一碰,便定了民生事。那些折子里有多少真话多少假话?如何求证?父皇登基以来,大绥无外患无大灾无饥荒。可这便够了么?”

“为何邪僧拙劣骗术能骗这么多人?为何赵县令拿着一张假圣旨,又将村民骗得团团转?百姓愚昧,难道我沈氏就一点责任没有吗?说到底,还是我等看得不够深,走得不够远。今日我已将一路见闻简要记录,又略抒拙见呈报陛下...”

“等等!”邵文叙忽的发声:“你...你终于肯回朝助陛下了?”

宋知念定定地看着他:“正如当年父皇授意皇兄料理地方节度使那般,有些事,必须得沈家人去做。”

他如何不知沈瑄登基后亦盼着这个一路辅佐的皇弟能继续在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