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说得再明白点吗?我不太理解您的意思。”
“啧,就她闲着蛋疼,没事找事,实名向董事那边举报你行事不端,要求董事们把你开了……难道你不是为这事才来找她谈话的吗!”
“梁老师没有举报我。我的确是为了这事来找梁老师的。但我……”
“不可能吧!大家都在疯传这事,怎么可能是假的。”
“华老师,小道消息未必是真。而且传到你耳朵里的也未必没有再添油加醋。”
“不可能吧,如果不是真发生了这事,你来找她有什么事可谈的?”
“因为梁老师给董事们提交了个为提升学习入学率和升学率的改革提案,所以我今天才想来找梁老师商讨一下。”
“真的吗……”
“而且不止梁老师,张老师也提交了份有关于这方面的提案。”
“你看过那里面的内容了吗?具体写了什么,你能给我说说吗?我在这里教书很多年了,对学校情况了如指掌。你跟我说说她写的,我一定能给你指出不少毛病……建议来。”
“你觉得如果现在开始赋予好生一些特权,能有效鼓舞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让每个学生实现质的飞跃,让升学率一举飙升至近乎百分之百的程度吗?”原榛显然是心动了。
“特权?”
“万事优先权以及对其他成绩次于自己的学生的行为支配权。”
“万事优先权……是说好生上厕所时,即使晚来也可优先使用蹲坑?是说好生打饭时,可以随心情任意插队?离谱至极!还有这什么行为支配权!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这是学校!存在的初衷是为了传授知识,丰富学生们的见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社会立足!从来就不是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场所!我会坚决反对这个提案的!还有你怎么通过看一个人就断定祂的名次高于你还是低于你?难不成为了区别让所有学生头上绑个代表名次的头巾?”
“那您觉得加强与企业合作,促成学生和企业提早达成合作关系,提早签订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年的,违约一方必须支付高额违约金的劳动合同,这个方案可行吗?能否……”
“不行!签那么多年,要是遭遇霸凌怎么办!不走要被霸凌!走了又要赔钱!这跟坐牢有什么区别!”
“可以把这项加入免责条款。”
“那要是遭遇的是职场精神霸凌,收集不到相应证据,也能免责吗!”
“那如果加上签订合同期间,企业必须承担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切支出?而相应地,学生必须按照企业提供的方向进行进修呢?”
“也不行!如果履约时,发现学生不负责任怎么办?可以开除吗?可以免责吗?还是干吃哑巴亏?如果给学生挑个冷门专业修怎么办?合同到期了怎么办?提前退休还是转职?能有人要?”
“那如果去掉年限,去掉违约一方需支付违约金这两项,那……”
“投入那么大,收益一般般,风险那么高,它图什么呢?”
“那如果……”
“别想了,这方案完全不行!很不合理!没有落实下去的必要!这梁老师也真是的,做老师的怎么天天利益至上,怎么老把学生当没有感情的机器人,老想着给企业服务……”
“这不是梁老师交的提案,刚刚我说那些是张梅老师提案里的内容。”
……
明眼人都能听出来老华想先听的是没良心交的的提案的相关内容,而不是张梅老师的。
此外,就算来得迟,他应该也多多少少听说过老华是张梅老师狂热的铁杆粉丝的这事吧。
既然知道这事,他还放任老华挑毛病,到最后才把真相告诉老华……
所以,他这是故意的吧!
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呢?
陆兴宁不是很明白。
难道是因为发现没良心已经偷偷返回来了,正躲在一处偷听?
然后想趁此机会拉近与没良心的关系,使其对他好感倍增,渐渐放下对他的戒备心,从而使他获得能当面与没良心谈话的机会,使他能够达成今日复仇的目的?
或者,他只是闲来无事,想看得知真相之后的老华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反应?
“真的假的?我了解张老师的为人,她是肯定不会想出这样的提案来的。你绝对弄错了吧,这其实是梁心美提交的,而不是张老师提交的?”
老华显然没法接受这个的真相,要不然的话,她不可能发出这样的质疑来,甚至还在说到「这样的」和「梁心美」时特意提高音量。
“没有弄错,提案上各自备有他们的署名。”
老华显然还是没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要不然的话,她应也不会在听了原榛的解释后,依旧在怀疑着:“是她的字迹?”
“对的。”
仍然在原榛不断确认道:“真的假的?你怎么这么确定?”
“两位老师的写字风格都很有特色,令我印象深刻。”
“不可能吧。……难不成是调包了……绝对是偷偷调包了吧!”更甚,还给自己找了这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调包了什么?”
“没什么。”但她却意外地没拿这个理由来说服原榛相信。
“其实,仔细想想,把不合理的地方稍微改改后,这方案也是非常好的。对了,梁老师写的是什么?她想怎么改革?你快和我说说。”
看来,她是想先把全部内容听完,然后再返回来说服原榛相信张梅老师上交的提案其实被调包的事实。
原榛并没有打算隐瞒。
在听完老华焦急地把话说完后,没多久,他就向老华交代了一切。
原榛说:“梁老师建议说最好废除现有的按成绩高低进行排班的分班制度,然后马上实施按单项学科成绩高低进行排班的分班制度。”
“如果一科好一科差呢,那要怎么分?”
“采用不固定班级,走班制,等到下次重大考试后再全部打乱重分。”
“这是梁老师写的?”
“嗯。您觉得可行不?”
“不可行!虽然整体听起来还行,但它实际上还存在很多弊端,这你有没有发现?”
看来,老华也没想那么多,她根本没有打算在全部听完后,劝说原榛相信她那猜想。
如若不是这样的,她应当不会在听完原榛肯定的回复后,激动地说出不可行。
“您请说。”
并开始着手准备给提案挑毛病……
“正常情况下,成绩好的学生领悟能力强,成绩差的学生领悟能力偏弱,对吧?”
“嗯。”
“然后这个计划的初衷是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彻底掌握知识,对吧?”
“嗯。”
“再然后,即使学习成绩相同,每个人的领悟能力或多或少都存在差距,对吧?”
“嗯。”
“所以每个班的教学进度肯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同个班内也会出现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对吧?”
“嗯。”
“所以说该怎么出卷呢?按谁的进度来?快的?慢的?还是中间值?如果按最慢的来出卷,结果显示慢的成绩更好怎么办?重新分班吗?那分了班后,授课老师该用谁的进度进行教学?还有更重要的是,高考能等人吗?综上所述,你还觉得这方案可取吗?”
“是还不够完善。”
“这不是完善不完善的问题,是根本实施不了的问题!除非她有天大的本事把高考废了!”
挑到原榛问完她「那您有什么其他的更好的提案吗?」这个问题后,才肯罢休。
在原榛问完之后,老华就立马给了回复:“要我说,想解决升学率和入学率低的问题,就得先发现问题所在,再开始解决问题。而不是老想着破旧立新,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愤愤地吐槽了一番过后,老华便也随之交出了她的“提案”。
老华建议说:“升学率和入学率挂钩的,你把升学率弄上去,入学率自然就不用怕了。”
“该怎么做?”
“首冲其要,先提升学生整体质量。切记不能为了蝇头小利,什么学生都招。其次,也别为了省那么一点钱,扣扣搜搜的,不愿拿钱出来去引诱成绩好的学生。”
老华顿了顿。
“然后就是多在提升学生成绩方面多下功夫。比如可以在招生时就对好生允诺,入学即可免三年全部学费及学杂费等,此外还可享高额的奖学金。入学后,也可享特定的名次奖金。除了这些之外,再用高薪聘请几位名师来,专门给优等班授课,让它成为优等班的专有福利。最后,记得把这消息泄露出去,务必让每位家长知悉。因为这样做了的话,家长们自然会开始帮忙抓学习,这样也不用怕学生成绩提不上去了。”
老华又顿了顿。
“怎样?是不是比梁老师的要好太多了?”
“好你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