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益分成的事情,之前江璟云就觉得,给大伯家的分成太低。
除开最初那段时间需要他亲自动手教学,后面几乎所有的重活累活都让江大哥二哥抢着包圆了,更别提每日的材料准备工作一直都是大伯娘领着家里人做的,还顺带帮忙看顾三个弟妹,相当于他只提供方子和一点微不足道的劳力,就拿了七成的收入。
现如今,他又给大伯娘增加一个收购的任务,再按之前说的三七分成就不合适了。
不过,若是直接说这钱是给大伯家的,依大伯他们的性子,肯定会拒绝。所以江璟云打算再拿出两成,单独给大伯娘,就说是给家里小一辈存着,以后若谁要念书或是做其他的营生,就从这里支钱,一番说服后大伯娘才点头答应下来。
事情解决,江璟云一身轻松,每日跟兄长们早出晚归,虽偶有些小麻烦但也不妨事,生意做的如火如荼。
这日,江璟云在街上叫卖时,遇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来人一身深色儒巾澜衫,蓄着长须,眉眼间带着些许威严,此时一脸严肃盯着面摊前面江璟云。
江璟云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是原身的老师,忙将其迎到一旁较为安静的地方,俯首作揖,“先生。”
孙秀才瞧着江璟云,没应声。
江璟云家中之事,谁听了都只能感叹世事难料,虽对其错过院试颇为惋惜,但此子天资颇高,料理完家中事情回来念书,沉淀三年,想必也能一举高中。
未曾想,在私塾迟迟不见人回来,倒是今天心血来潮,想要来西市尝一下最近镇上赞不绝口的吃食,倒是遇见了许久不见的江璟云。
孙秀才看着面前一身裋褐麻衣、满身酸笋味的江璟云,不禁皱眉,“家里事情处理完了怎的不回来读书,反倒在这行这商贾之事?”
士农工商,虽本朝并未规定商人之子参加科举,但在读书人看来,这是最下之举。
江璟云苦笑,若是有的选,谁又会愿意走最难的那条路,不过是挣扎求生罢了。他拱手向先生解释道:“先生有所不知,学生双亲已不在人世,只留三个年幼的弟妹。家中实在困难,已无力再支撑学生读书,如今行这买卖之事,也实在是无粮下锅才行的无奈之举。”
“竟已是如此艰难的地步……”孙先生感叹,“既是如此,怎的也不来寻我?”
江璟云再次俯首作揖,“学生知晓先生高风亮节,平日对我也是照顾有佳。但,学生擅自荒废学业已是愧对先生谆谆教导,如今怎可再为这等俗事叨扰先生?”
孙先生听了还是皱眉不展。
江璟云正欲开口,就听孙先生突然问,“我听闻你们生意极好,每日下午就能收摊?”
他虽心里疑惑先生问这个做什么,但还是恭敬回道:“是。”
“既如此,从明日起,每日未时到申时,你过来私塾念书。”说罢也不理会江璟云的意见,拎起一旁江大哥早已备好的吃食,潇洒转身就走。
只留他一人呆滞在原地:???
怎么回事,咋出个门,就突然喜提入学通知了?
人都穿越到古代了,怎么还要过半工半读的生活,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死去的辛苦记忆突然攻击他,江璟云哀嚎:不要啊,他暂时还不想念书!
江家可不理解他的哀嚎,特别是江大伯夫妇两,本就对江璟云废弃学业一事十分愧疚,一直琢磨着什么时候能让他继续念书。如今好了,家里日子眼瞧着一天比一天好,又承蒙先生不弃,侄子又能继续去私塾念书,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所以,隔日中午,在面摊前凑合吃了一顿的江璟云,便被早已得了父母嘱咐的哥哥们轰去私塾,免得去迟惹先生不喜。
无奈,江璟云只能拎着昨晚大伯娘匆忙给他备下的束脩和纸墨笔砚,赶往私塾。
一进门便看见已经在厅堂中等着的师父、师母,江璟云忙上前一步,恭敬跪拜行礼:“学生江璟云,拜见师父师母。”
孙秀才满意地抚须,示意妻子接过江璟云的束脩,抬手扶起江璟云,“起来吧。”
江璟云听劝准时前来,孙秀才十分高兴,待看见束脩里面还附带了自己爱吃的卤味,嘴角翘的更高了,昨日已经尝过,滋味甚是好,难怪镇上的人如此追捧,看来这学生还是有些巧思的。
孙秀才示意妻子先拿着东西下去,仔细询问起江璟云近来的学业。
听得江璟云在下面额头冒汗,他从穿越过来到现在,就没碰过角落那些书,对之乎者也的了解程度也仅限于高中的文言文水平,再多就没有了。
面对老师的审视,江璟云面露羞愧诚实回道:“学生……学生之前心神大失下大病一场,醒后忘了许多东西,近来也未曾看过书,学业已荒废许久……”
眼瞧着老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不敢继续说了,迅速滑跪:“学生知错!”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的脸色,只听着头上急促的呼吸声,心里微妙升起一种开学被老师抓到没完成作业,考试成绩还跌至倒数的窘迫感。
良久,才听到头上一声轻叹,“唉,罢了……”
孙秀才绷起脸严肃道:“业精于勤,荒于嬉[1],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你既已知错,日后需更加努力方可进步,可晓得?”
这是这次就先放过他的意思,江璟云连忙保证,“学生知晓,定不再犯。”
“今日你便先在这看《论语》,申时三刻我再过来给你答疑。”说罢便起身往后院去了,着急地就像要去赶赴一场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