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暂住广媒大学,可说是一个天作之合。半年前,杜若兰果然从电视台争取到去北卡作交换学者的资格,同时带去了校方的诚挚邀请。他们希望路菲回国之后在亲自捐建的公益课堂担任为期一年的客座教授。
这段佳话,还得追溯到非典时期,她将辛迪“抵消良心”的还款,悉数捐赠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人名义捐款从来如浩瀚宇宙中一粒尘埃不为人知,可是上次参加校内论坛领了个奖,这段经历竟被挖出当作事迹写入履历,让她重新审视了十万元嘉宾酬劳。
帮TracyWang做时尚公益课堂的日子里她发现中国学生求知欲特别旺盛,而且并非外界想象中出国留学的全是家底殷实的富二代。她建议将公益课堂延伸到国内,这对于设计师重新启动中国市场会是比作品本身更有说服力的诚意。
结果直接被否掉了。理由是:“不能亲临现场授课,盲目扩大课堂规模,属于远离初衷的商业化运作。”
路菲耐心跟她讲:“国内公益理念还不成熟,此时抢先布局非常重要,这与品牌抢注商标一个意思。”无奈人家先入为主就是听不进去。
知道十万元嘉宾酬劳不是正常的市场报价即使出于善意也不能随意揣进腰包,临时起意用和TracyWang联合的名义,捐赠了这间公益课堂。学校除了口头上感激,肯定要拿出实际回报,分一间教工宿舍是理所应当的。
公益课堂没敢跟TracyWang讲,她不知道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理念之下,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对方了解这不是一次所谓的商业作秀。唯一能够说服对方的就是效果本身。
可是究竟能不能做成不得而知。直到作为设计师助理参加时装周细节研讨会那一天,她在加长版会议长桌的另一端看见了设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傅菁菁,也终于看到了希望。
私下里跟傅菁菁套近乎的人多了。副秘书长头衔不大决定权却不容小觑。具体事情都由她前台操作,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神仙肥差”。
时装周为什么挤破头?看上去很简单嘛不就模特上台走几圈,设计师最后出来谢个幕。别小看几招几式的亮相,这就跟明星不拿钱也要上春晚一个道理。重点是后面一整年的红利。
已经入选的设计师为什么还套近乎?场次顺序时间细节都有讲究。错一步,漏一拍,只有行家看得出来。看不出区别只能说明不懂行。
比如,为什么在你秀场上安排当红流行乐手?就是给观众一个暗示,你值得与顶级流量捆绑。
再比如,为什么一个奖项颁给了你而不是颁给别人?因为后续开发中你不仅有自己赚钱的能力,而且能给协会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
肥水不流外人田。傅菁菁正是“菁菁”。据说她舅舅功成身退之前,亲自办成一件大事,就是把这个宝贝外甥女,从时尚杂志捞出来,运送到系统内部成为隐形接班人。
后面的事情当然不可能那么顺利。又不是家族企业你说谁继承就继承。但如果不能提前进入顺位,那么最后连考虑的资格都没有。
傅菁菁还算是念旧的人。没说身份变了脸色也跟着变。席间,她们意外认出了彼此,用友好的眼神和轻微的肢体动作打了招呼。
轮到别人发言的空隙,她们悄悄通了一条讯息。路菲约她会后吃个饭,如果不方便就改成晚饭。傅菁菁一点儿没摆架子,很痛快就答应了,并且表示中午饭由她来请。
为掩人耳目,会后路菲独自溜走,先去离协会不远的起士林西餐厅,选了一处僻静的位置。以前听辛迪说菁菁特别喜欢西餐的小资情调。
傅菁菁行色匆匆,刚落座就主动开腔:“前两天在参会名单里看见你名字,我还想肯定是巧合,一定不会是你,路总不做公关了吗?”这让路菲局促的心情稍微松弛。当初手中握着让她就范的筹码,基本上是不战而胜。如今算不算筹码,则要看她的眼界了。
“别叫路总了,我就随波逐流一叶小舟飘到哪算哪……秘书长今非昔比,看不见我们这些小角色很正常……步您的后尘再过几个月我是媒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