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叉着腰,穿着一身颇新的黑色长袍,在帐中走来走去。
此时正值夏日里,刘邦头顶已经冒出了不少汗珠。因此,他的步伐也愈发急躁。
屋内有许多矮桌,桌旁坐着萧何、张良、陈平、卢绾、曹参、夏侯婴、樊哙等人。
吕雉带着刘盈也在,她与萧何一同主持内政,手中权力不小。吕泽也带着亲兵坐了下来。英布在南阳郡招兵,因此不曾参会。
戚夫人抱着如意不请自来,吕雉瞪了她一眼,也没赶她出去。平日里,她不许戚夫人议事,并非因着她是女子,只是厌烦她的蠢笨。如今她打的旗号是:让如意听一听,日后也好为大王分忧。
在场的大人们也都换上了新衣服,与平日随意的模样大不相同。
魏豹马上就要到了,该怎么见、如何安排,又要如何处置魏国,是今日的重点议题。
当然,一切都是因为,这是汉营自从彭城大败后,打下的第一场胜仗,还是在魏这样的要地,狠狠扇了项羽的脸面。
可以说,在这场胜仗之后,大将军韩信的威望高涨,长公主的名号也愈发响亮。甚至,只要是参与了这场战役的,都被众人高看一眼。
想起大军出发之前对韩信的承诺,刘邦就一阵头疼。他定在原地不再走动,最后索性甩甩袖子坐了下来。这衣裳是衬他,但到底多有不便,不如平日里穿得舒坦。
想到刘元的那封帛书,他突然就笑了起来。
刘邦环顾四周:“元说,她要魏国做封地,乃公给是不给?”
一听这话,戚姬便有些坐不住了,她正要起身,便被吕雉的眼刀打了回去,而后面色不愉的坐了下来。
这话说完,刘邦打量着所有人的神色,见大家都不说话,便拍了拍萧何的肩膀:“萧大人,你说。”
“元既然开口,想来也是有人答应过她什么。”萧何了解刘邦,不需猜测就断定,刘邦定然是给过刘元许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封地该给。”
“子房,你怎么看?”刘邦摸了摸鼻子,没回应萧何的话,“你也觉得该给吗?”
“若是论功行赏,此战首功当属大将军韩信,若只封长公主却不奖赏大将军,只怕难以服众。”张良沉吟片刻,便给出了答案,“既然要封,何不一起封?”
刘邦要得便是这个答案,他从没想着不给刘元封地,只是没想这么急,既然答应了给刘元最大最好的封地,他就没想着反悔。肉烂在锅里,给了刘元那是给了自家人。
这是他能文善武、能征善战、能造弓箭的亲闺女!给个封地算得了什么?
相反,他正缺一个由头,出征前他许诺韩信,若是能成功打下魏国,定会给他满意的奖赏——他当时是极力往“封地”上面去暗示的,如今正缺个由头不给。
知父莫若女,刘元恰好给了自己这个由头。刘邦当真是高兴极了,这是刘元聪慧的体现。
当然,没有刘元这个要求,刘邦也不会给韩信封地——不到万不得已,他一个异性王也不想封。
丰沛旧人也就算了,韩信此人才高志大,心气也高,却是不得不防。
“好,子房所言甚好,就一起封。”刘邦满意地点了点头。
听见这话,陈平眼中闪过一丝光,这个弟子果真是好手段。巧合?他不信刘元没有算计到这一步。
吕雉丝毫不意外,因为刘元给她的信中也早就暗示过了。也是她要吕雉,必须参加此次议事。
戚夫人忍不住了,她见众人都没有反对的意思,更是觉得这些人都被吕雉母女下了降头。
这对吗?
“公主如何能封?要封也该轮到如意了。”戚姬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如何不能?要封也是先封刘肥,汉王可不止刘如意一个儿子。”吕雉好心“提醒”着戚夫人,而后如愿让她气了个脸红。
“戚姬呀,寡人知道你惦记如意,如今天下未定,自然要论功行赏,待日后,我定会给如意寻摸个好的。”刘邦见二人争执,忙给戚姬画饼,作出一副公平模样,“若是你能打胜仗,寡人也给你封。”
……
戚夫人顿时无语了,她要是能打胜仗,也不会来给刘邦做小老婆了。
有吕泽坐镇,在众人的全票支持下,刘邦将魏国国土一分为三,改设了河东、上党、太原三郡。
河东郡划给刘元,上党给了韩信,太原则是由他派人控制。此外,刘邦又以加强荥阳防线为由,要调走韩信的一万兵。
戚夫人一听,瞬间高兴了,看向吕雉的目光甚至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魏国要是分成两份,她都还想争一争,如今分成三份了,那巴掌大的地方,如何还配得上如意?
心中大事解决,刘邦高兴极了。他这一高兴,便想去见见自己的老伙计——魏豹。
*
魏豹“拖家带口”,到了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