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现实里,没有人可以绝对的信任,会绝对说真话,但幸运的是,这是游戏。
唯一不会说假话的人,就是一直处于上帝视角的系统!
——【乔尼斯是这个侦探游戏的男主人公,是这个世界最有名的侦探家。】
这是系统的原话。
可菲布林在听取警方对他的指控后,却发现这个案子,实在是太简单了!简单到离谱的程度。
如果站在警方的视角,这个案件,就是清洁工目击到菲布林和伯爵大人一同进入面粉厂,然后菲布林在面粉厂杀害凯恩路伯爵,之后就选择潜逃。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伯爵大人是凶手的可能性更小,完全是为了套菲布林的证词,一是伯爵大人行动不便,二是对于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来说,没必要。
这一连串事件,在警方的逻辑框架下,显得既直接又线性,可其中却充满了不合理。
那就是如此简单的案子,根本不需要乔尼斯这位大侦探在这里。
更何况,基于这个案子的时间线,昨天才接到报案,他不相信L市的警局这么没用,一个如此简单的案子,并且还在初步调查的阶段,就要去委托一位最有名的大侦探。
推理到这里,菲布林依然还不敢冒险,他需要去验证,来确保这是正确的答案。
因此,这个猜想还需要排除两种可能性,一是系统的第三方立场问题,它说有名并不代表这个世界的npc都认为乔尼斯是大侦探,也有可能乔尼斯此时还没有出名,接点小案件无可厚非。但从警长从一进审讯室对待乔尼斯的态度以及后来在警长办公室的谈话,这种可能性被排除。
而另一种,就是这次案件受害人是伯爵大人,即使案件简单,但社会影响严重,乔尼斯接受重金委托出现在这里很正常,可乔尼斯的rp口音以及其穿着风格,又在微妙地透露出他是贵族出身。
能让一位声名显赫、又超脱于金钱与权势诱惑之外的大侦探加入的案件,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悬案。
而且是一个第一天调查就陷入困境的疑案!
只有这样的案子,才会让这位大侦探产生兴趣。
以这个作为推理的起点。菲布林得出一个大胆的猜测:
他作为凶手,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甚至这个案件本身,可能是难度极高的密室谋杀案件。
而警方为了快速查出真凶,会怎么办呢?
菲布林转换视角,如果他是警方,有限的证据,以及两位嫌疑人。
再加上一个条件,这两人信息不互通。
那便会得到一个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让这两位“囚徒”互相猜疑、产生对方会背叛我的念头,这样警方就会得到有利的线索。
这样警方口中的目击证人,那位清洁工女士,其实是另一位嫌疑人。
所以,这里的所有人都在说谎,包括警长和乔尼斯!
菲布林曾无数次幻想自己身为侦探,要借助囚徒困境去审讯犯人,利用心理博弈去破获案件,但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这里面的“囚徒”。
虽然十分无奈,但捋清这条思路后,菲布林就会坚信自己拥有不在场证明,那么他的心理防线坚不可摧,他不惧怕任何的指控。
至于接下来的要做的事情,就是摆出实实在在的不在场证明。才能逃离警局,完成第一个主线任务。
“什么藐视警务人员罪,警长先生,”菲布林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故作虚伪的语气体恤道:“我可是一直在全力配合调查。我知道警长先生你十分繁忙,目前为止你已经看过十二次怀表了,我也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
正当菲布林提及“十二次怀表”之际,警长的手恰好探入大衣的内袋,缓缓掏出那枚闪耀的金怀表,进行了第十三次的时间确认,敷衍地回道:“没错,你知道就好,正是最近L市总是出现你这种人扰乱治安,才使得我们警方的工作如此繁重。”
第十三次。菲布林脑海里的数字再次刷新。警长牵强的理由又让菲布林此前的推理得到验证。
警长一直在说谎。
低阶的说谎者,因为害怕被戳穿的紧张,生怕一个细微的疏漏都会让精心构建的假象土崩瓦解。这份由内而外的紧张,往往驱使身体不自觉地陷入某种重复性动作之中,例如习惯性摸鼻子、梳理发丝,或者是眼睛不自觉地上瞟。
但警长经验丰富,作为高一阶的说谎者,会通过刻意练习去掩饰紧张行为的外漏,但依然无法根本抹除这种本能的生理反应。于是为了掩饰撒谎带来的慌张,那他一方面会竭力克制不自觉动作的频率,另一方面就是给这个行为一种合理解释。而看怀表正是为了调节他内心失衡的动作。
菲布林虽然是审讯室里被观察的对象,但他却也一直在观察这里的所有人,时刻计算着警长有哪些重复动作,以及哪个动作是频率最高的。他不得不赞叹警长的老到,摸怀表看时间的动作的确十分自然、合理,符合他的身份以及当下的场景,同时还会给被审讯人带去一种紧迫、焦虑的感觉。
这种演技菲布林只能给八十分。少了的那二十分是因为,警长忽略了一个致命的矛盾:有急事的人会去频繁地确认时间,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应该是每看一次会更加焦急,但警长的反应却是轻松。
至于真正高阶的撒谎者,并不是注重任何细节,依靠缜密的逻辑编织出瞒天过海、天衣无缝的骗局,
因为顶尖的谎言从不在于完美无缺的伪装。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菲布林脑海里逐渐浮现:
让顶级的大谎言家来一场华丽的正反手教学吧哈哈哈!
菲布林在内心发出宛如中二病晚期的狂笑。